走到大棚一看,王少東看到父親正提著編織袋給飼料槽裡面添飼料,而母親趙士玲則將給水槽裡面添水。
王家養的三黃現在已經有接近130日齡了,體重也漲到了平均四斤半,已經滿足出欄的標準。
三黃屬於雜種雞,有肉雞品種也有土雞品種,肉雞品種52日齡出欄,土雞則需要120日齡以上出欄,最好在180日齡之前出欄。早出欄,重量小吃虧,過晚出欄,雞隻吃飼料不長肉,也不划算。
不過,王少東的父親王富民看到,最近的生雞價格一直在上漲,已經從過年時候的六塊錢左右,漲到了現在七塊錢以上。他覺得到今年農曆七月十五之前,生雞價格還會上漲,所以最近幾天,他想要再等等看看,準備等到價格再漲漲才賣。
然而,王富民不知道,禽流感的災難,正一步步向他靠近。
“媽!”
養雞大棚裡面,塵土飛揚,空氣很差,王富民和趙士玲都帶著口罩。
王少東喊了一聲,然後在大棚門口拿起一個乾淨的口罩帶上,便也扛著一袋子五十斤的飼料,要到雞群裡面填料。
王家的雞是大棚地面散養,要比籠養的雞難管理一些。不過這樣養出來的雞,跟家庭散養的雞沒有多少區別,無論從外觀還是從肉質上講,都比籠養的雞高出一個檔次。
看到自己的兒子懂事得來幫忙,王富民和趙士玲滿意得點了點頭。
地面散養,需要特殊的飼料槽和飲水槽。飼料槽是一個高圓筒狀的塑膠套在一個錐形的塑膠上,下面墊著一個大圓盤狀的塑膠,填料的時候,直接將飼料倒進圓筒裡面,然後圓筒裡面的飼料便沿著錐形塑膠落到圓盤塑膠裡面,以便讓雞採食。而飲水槽,則是一個反扣在圓盤上的塑膠桶。在2002年的時候,鋼城縣本地的養殖場裡面,還沒有自動化的飲水裝置和填飼料裝置。
不過這一點王少東並不擔心,憑著自己的記憶,用不了多久,自己應該就能將省力氣的裝置鼓搗出來。
現在擺在王少東眼前最大的麻煩,是關於禽流感的問題。
“兒子,考的怎麼樣?”王富民摘下口罩,笑著看著兒子。
趙士玲也摘下了口罩:“看兒子笑的這樣開心,我看咱兒子這次上大學是穩了。”
王少東一聽,忙連連擺手說道:“媽,您兒子盡力了,考上考不上就看老天爺開不開眼了。”
王少東確實盡力了,十五年前的記憶搜腸刮肚得才勉強應付完兩天的高考。
王富民夫婦兩個一向對自己兒子的學習很有信心,不會相信兒子會考不上大學的。
“兒子,餓了吧,媽這就給你做好吃的去。”
王少東使勁點了點頭,他已經很久很久不吃母親做的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