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中市鋼城縣大寨鄉桃花嶺村,位於村東頭的一片荒坡上,是去年鋼城縣政府牽頭扶持的養殖基地,總共八家養殖戶,其中從北邊數第三家,就是王少東家承包的養雞場。
八戶當中,三戶養雞,一戶養鴨,剩下的四戶養豬。
去年,剛過完春節,鋼城縣班子會研究決定,將大寨鄉的桃花嶺村當成重點扶貧物件,扶貧方案,就是在村東頭的東嶺搞一個養殖基地。
縣裡給的政策優惠也比較有力度,建一個1000平米的鋼結構養雞大棚,縣裡驗收合格之後補助三萬塊錢。而且,縣畜牧局的領導表示,對養殖戶全程進行技術指導、聯絡種苗和聯絡銷路等服務。而鄉里跟村裡也商量好了,在簽訂的承包合同上,村裡免收承包戶五年的承包費。
政策是夠給力的,但是動員了兩個月,最終報名的卻只有八戶。
因為雖然縣裡一個養雞大棚給三萬塊錢的補助,但是投資一個一千平的鋼結構養雞大棚需要六萬多塊錢,剩下的三萬塊錢,也是個不小的數目。
在2001年,桃花嶺村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的農戶並不多。
要不是縣裡幫忙申請來了一部分貸款,恐怕最後報名的連八戶也不到。
再說了,搞養殖業,能不能賺錢,大家心裡一點底也沒有。
雖然說山溝裡面各家各戶都有養豬養雞養鴨養羊的傳統,但是要說大規模的大棚散養,大家都沒有經驗。
大家都知道,大寨鄉大寨村三年前有個大棚養雞的,規模不大,一次養殖一千多隻紅玉、三黃、麻雞等,可是後來一場雞瘟,一千多隻雞不到一週就死光了。傷了心的養殖戶直接撂了投資不小的養雞大棚,跑到南方去打工還債去了。
忽上忽下的價格,不勝防備的疫情,在2001年的時候,養殖業,是個前景並不明朗的行業。
王家相信了縣裡的宣傳,拿出來家裡的積蓄四萬,另外又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了三萬,從銀行裡面由政府擔保貸了十萬,總共投入了十七萬,到2001年年底的時候,總算是建起來了兩個養雞大棚。後來縣裡對養雞大棚驗收之後,給了他們家六萬塊錢的財政補貼。
為了上這個養雞場,王家總共擔了十三萬的債務,然後手裡還有六萬塊錢當養雞的本錢。
王少東的父親王富民又在縣裡組織的養殖戶培訓班裡面學習了一個月的時間,2002年3月份,王家終於上了第一批雞苗。
雞苗是縣畜牧局的小孫聯絡的,正宗的粵省三黃。
這種雞的特點是爪子、雞喙和尾毛都是金黃色的,外觀漂亮,肉質上乘。
在1995年以前,鋼城縣老百姓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雞,後來大寨村最先搞大棚養雞的大寨村村民劉大壯引進了這種雞,幾年的時間,也開啟了一定的市場。
四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投進去三萬多塊錢,眼看著王家養的兩千只三黃公雞就要上市了,可是王富民卻不知道,一場災難,正在悄悄降臨。
那次禽流感的爆發,讓王富民、馬振堂、何家慶和何家祥四個家禽養殖戶損失慘重。
甚至因為那次禽流感爆發,讓四家家禽養殖戶一度失去了幹這一行的信心。
不過,王少東卻明白,搞家禽養殖,絕對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