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宋玉善也不止一次的想過徒弟的事。
是何年歲?是男是女?是什麼樣的性子?天賦如何?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遇到?
全都一無所知。
但想必,能叫她起收徒的心思的,必定是非常好的孩子吧!
她懷著對徒弟的期待,前往了扶水縣。
飛到記憶中的地方的時候,宋玉善看著下面這座陌生的大城,最先冒出的想法是:“這是扶水縣城?”
下面的城池,城樓高聳,巍峨雄偉,街道寬敞,行人如織,青磚黛瓦,古樸莊重。
比記憶中的扶水縣城大了數倍,也新了數倍。
變化最大的要數碼頭。
寬敞的碼頭邊,停靠著好幾艘大船。
有客船,有商船。
要不是官山、扶水,變化不算大,還能看出過去的樣子,城門上赫然寫著“扶水縣”三個大字,宋玉善都不敢認了。
她忽然想起幾百年前,慶叔的來信。
說宋家書坊已經成了縣裡的支柱產業,縣城七成百姓,都在書坊中做工。
下面鄉鎮的百姓,在縣城打工賺了錢,也留在了縣城。
給員工的安置房不夠用了,廠房也不夠用了。
以前買的地,已經都用完了。
當時她大手一揮,就給扶水縣撥了一大筆錢,叫買地規劃新廠房和員工社群。
苦了什麼也不能苦了手下的人。
扶水縣的書坊,可是供應了九州陰世書局九成以上的書本紙張消耗啊!
後來好像是有回信說,書坊重新規劃,修繕擴建了扶水縣。
要不是今天看到,宋玉善都忘了這回事兒了。
雖然家鄉已經和記憶中不同了,但宋玉善卻為家鄉高興。
扶水縣的百姓,明顯比幾百年前,過得更好了。
“小姐你看?那處是什麼地方,好多人!”金叔指著城中一處街道說。
宋玉善看了過去。
那條街,真的人滿為患,十分顯眼。
而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是一面高高的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