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助理教練疑惑的眼神,馬涅羅知道對方沒有聽懂。
明明再說頭球丟球,怎麼突然跑到進攻能力不足了?
“在沒有才華創造進攻能力的情況下,用跑動、速度也是可以創造機會的。路德維希就是最好的例子。”馬涅羅道,“但這種苦活兒,德國隊內卻沒有人願意幹。”
“有些人想幹,但是體力不支援,有些人的位置不支援,還有些人是內心不支援。”
“進攻跑動都不積極,防守跑動就更不積極了。而後防線就不得不在對手進攻過來的時候擴大防守範圍,填補隊友防守不積極帶來的漏洞。”
“舒伯特和阿普爾這麼大個子,移動能力註定不可能是頂級,尤其是阿普爾年紀稍大一些,運動能力已經在下滑了。”
“給了他們更大的防守範圍,而他們的運動能力又在下降,那麼他們的失位必然會變得嚴重。”
“這幾顆頭球,並不是因為我們的隊員高空球能力有多強。畢竟塞瓦略斯一米八都沒有。”
“而是因為我們的球員站位選位好,卡在了他們的防守薄弱地帶,沒有防守干擾!”
“繼續這麼踢下去,我們還能進。”
馬涅羅非常自信。
但第四十三分種,科勒特就強勢打了馬涅羅的臉。
德國隊固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可他們也有一些固定不變的優勢。
科勒特開出角球,腳法精準,足球直接鎖定斯蒂佩爾曼的腦袋。
後者力拔山兮,一記頭球還以顏色。
三比一!
德國隊追回一球。
而且同樣是用頭球。
這就是他們擅長的了。
坐擁兩個高個子中後衛,一個高個子中場梅爾坎,一個頭球高手施蒂勒,一個高個子攪屎棍路德維希,以及一個支點空霸斯蒂佩爾曼,他們的角球幾乎是全歐最強。
面對任何球隊,他們都能透過角球、頭球破門。
這也是德國戰車這幾年被稱之為“德國巨炮”的原因。
上半場補時階段,正當所有人都以為比分固定的時候,科勒特再次展現出了驚人的進攻創造力。
他直接長傳制導,在看似沒有機會的情況下找到了斯蒂佩爾曼。
斯蒂佩爾曼扛著伯努利尼頭球回做。
施蒂勒接球后嘗試過掉納吉,結果被納吉把足球踢飛。
然而足球落到了附近路德維希的腳下,路德維希帶球一步趟入大禁區,隨後拔腳怒射。
奧迪撲救,但無功而返。
德國隊在五分鐘內連追兩球,展現了足球強國的底蘊。
科勒特臨危不亂的表現,堪稱大心臟球員。
義大利隊強勢歸強勢,但在陸陽位置不提前的情況下,很難限制住拖後的科特勒“小科飛刀”一般的精準長傳。
這種踢法,讓義大利球迷們一度想起了馬涅羅。
相比起莫里奇,科勒特更像那個開創了組織核心後置踢法的馬涅羅。
比賽的勝負,依舊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