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佐氣得一腳踢向草皮,別提多失望了。
就差一點!
草!
接下來,法國隊連續發動進攻。
但義大利隊想要防守,除非是天空開始下雨或者對面是巴西隊,否則很少有人能在短時間內攻破他們的防線。
下雨天會讓球場的變數變大。
整個上半場,比分沒有再發生變化。
義大利隊依舊保持著領先。
中場歸來,法國隊率先做出了調整。
他們啟用了特點鮮明的國家隊替補球員迪米特·帕耶特。
這是馬賽球員,本賽季和陸陽所在紐卡斯爾聯在歐聯杯中有過交手。
帕耶特最大的優勢就是腳法非常好,傳球很優秀,組織進攻能力也不差。
但看法國隊的中前場,他不比任何一個人優秀。
但他之所以能夠上場,是因為法國隊主教練在中場休息的時候換下了球隊左後腰——約瑟夫!
世界第一防守型後腰,約瑟夫!
因此,法國隊的陣型變成了4123!
帕耶特和齊佐雙前腰。
這個變陣來源於陸式皇馬時期陸陽、齊佐、埃克托的三前腰陣型。
皇馬本賽季依舊沿用了這個陣型。
這個陣型可以讓齊佐的進攻能力得到進一步的解放。
但同樣,也讓法國隊的防守能力被削弱。
之所以換下約瑟夫而不是普拉察,是因為普拉察攻守兼備。
如果用帕耶特換下普拉察的話,法國隊的攻擊力並不會有太明顯的增加。
這個調整,非常強勢。
意味著法國隊有把握進球,然後領先,然後用進攻壓住義大利隊。
這和法國隊自身實力強大有關。
也和義大利隊上半場後面的時間一直龜縮有關。
第五十一分鐘,魯博格在右路突破遭到了普拉謝德斯的阻擊,連續突破未能獲得成功後,他大範圍轉移傳球,把足球給到了左路。
門夏爾接球后突破被坎耶斯放倒,為法國隊贏得了一個位置不錯的任意球。
魯博格神情並不開心。
因為他想踢左邊。
而不是右邊。
他在俱樂部一直都是踢左邊。
只有在國家隊,因為羅貝里,他才去了右邊。
結果現在羅貝里下了,門夏爾竟然上來後就踢左邊。
要知道,門夏爾個人意願確實更喜歡踢左邊,但門夏爾在俱樂部可是踢的右邊鋒。
這說明他不是不能妥協,只是……不對魯博格妥協而已。
當然,門夏爾本人肯定不敢和魯博格這樣的前輩搶位置。
一切都是法國隊的主教練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