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靠外的第二個。
本來人牆沒有他的。
但是他非要多進來一個人。
因為他知道,莫里奇這顆任意球會直接打,而不是開戰術任意球,所以陸陽不用去盯人,直接來當人牆,拓寬人牆寬度就好。
別問為什麼。
作為聖雷莫核心之一,這點自信都沒有,他憑什麼拿歐冠?
憑那股子機靈勁兒?
仔細去看一看,無論是足壇還是籃壇,幾乎任何競技運動中,笑到最後、站在巔峰的都不是靠抖機靈走上去的人。
都是那種意志力無比堅定的人。
為什麼瓜迪奧拉的曼城總是在盃賽中莫名其妙的倒下?
人們有各種說法。
最被大眾認可的就是他們缺一個頂級的中鋒。
但也有人認為瓜迪奧拉缺的不是中鋒,而是一個可以打穿全世界的尖刀——梅西,或者一個擁有超強終結能力的進球者——C羅!
這種看法,比最開始的看法要更接近真相。
真相就是……很多運動,都是“唯心”的!
“我感覺今晚的籃筐就像大海一樣寬廣,怎麼扔都有”!
“我感覺今天的手就像被注了鉛,毫無手感”!
“我的手徹底涼了,完全投不進”!
“我感覺今天腳風很順,怎麼踢怎麼有”!
“我感覺今天上帝沒有眷顧我,我總是擊中門框和橫樑”!
“別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只知道那一刻感覺來了”!
這些話,沒有真正進行過體育運動的人很難理解。
可但凡從事過這些運動的人,一定能懂。
那玄妙的感覺,有時候不是資料和科學可以分析出結果的。
科學不是萬能的。
魔球理論、三分球理論等等,本身也只是一種大資料規律,但球壇時有違背規律的事情發生。
而且越關鍵的時候,規律越不起作用。
瓜迪奧拉的問題,完全可以在籃球中找到答案。
因為籃球人數更少,單一球員對比賽的決定程度更高,進球更容易、更多,所以很多東西在籃球中表現的更加明顯。
放在足球中,單一球員對比賽的決定程度低很多,進球太少,球場位置太寬闊……可用資料減少的同時變數又增加了那麼多,所以足球的資料統計和應用,是非常難的。
進展緩慢。
或許要再過二三十年,足球資料的科學應用才會開發到這一步。
瓜迪奧拉的曼城,本質上,打的是成功率!
和籃球中的跑戰術進球是一個概念。
儘可能多的進攻,儘可能多的製造肋部傳中和下底傳中,然後輔以少量的個人主義的內切打門。
如果有資料,那麼可以清晰的看到,曼城每多少次肋部傳中就有一顆進球,多少次下底傳中就有一顆進球,多少次內切打門就有一顆進球。
所以理論上,曼城只要保證一場比賽有足夠多的肋部傳後點、下底傳中,就可以打進兩顆三顆四顆進球。
同時,你也將對手的進攻次數壓制到了足夠少,對方進球的機率也就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