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出擊的第三天,除了各個要道建於險隘之處的明軍大營之外,其餘的小道哨堡已全部掃蕩一空各地共斬殺明軍六百餘人,俘虜一千八百餘。
關帝軍開始小股進入忻州盆地、太原盆地和臨汾盆地,收攏並引導被戰事驚走的饑民。
去年下半年湧向晉西北的饑民沒有死絕,但人數已然不多,入冬後又寒冷無比,少有人能走到這裡。
懾於關帝軍威名,各路明軍只龜縮在大營裡不敢出來,偶有不怕死的將領率兵出擊想截殺小股關帝軍以換取功勞,很快就被機動性和反應都極為迅速的關帝軍合兵擊潰。
永寧州以東曾有大股明軍出擊,關帝軍立即一邊佯退引對方深入一邊四處求援,想合兵擊潰這股明軍,但對方很是警覺,只追了幾里路便匆忙收兵躲回大營裡了。
角子崖大營是秦川眼裡的一隻雞,殺雞儆猴中的雞。
他要徹底擊潰甚至全殲這支明軍,以此來警告朱由檢。
再敢封路的話,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捶一雙。
……
清崇德元年二月中旬,皇太極在盛京下頒詔書,正式建立蒙八旗、漢八旗和朝八旗。
同時,皇太極還頒佈了剃髮令和易服令,令已納入大清國土的朝鮮半島所有身高三尺孩童及成年男子一律剃髮束辮,令朝鮮半島所有官吏著裝、祭祀等活動著裝,必須依照大清朝制,違令者斬。
剃髮令一下,朝下半島頓時殺聲震天哀嚎遍野。
李氏朝鮮深受中原儒家文化影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思想也深入李朝文人的骨髓。
一時間諸多文人士子奮起反抗剃髮令,各地打著光復李朝旗號的起義不斷,朝鮮半島沸騰了起來,直至滿清建奴揮舞屠刀血流成河,短暫的沸騰很快便歸於平靜。
沒多久,第一次人口統計的結果也呈到了皇太極手中。
他從朝鮮半島獲得了兩百六十多萬人口,遠低於最初的估計,原因是有大量朝鮮軍隊和百姓死於滿清征服及掠奪,其次是剃髮令和易服令中的反抗者、起義者等等也一應屠戮了。
此外,還有大量朝鮮人乘船逃往大明和日本,據探報所示,滿清大軍進入全羅道和慶尚道之前,就有大量船隻往返於大明登萊和全羅道之間,還有日本九州和慶尚道之間,初步估計逃出的朝鮮人達數十萬眾。
收編的兩百六十多萬人口中,有將近一半是奴隸,皇太極命人粗略甄別,挑選身強體壯者編入朝軍,剩下的沒有編入朝八旗,而是一律論為包衣奴才賜予滿八旗,由各旗主在旗內自行分配。
滿清的主要勞動力就是包衣,以前的包衣是由原有的遼東漢人、數次入關劫掠的漢人構成,總數不到二十萬人,如今突然多了超過一百萬包衣,足以讓滿八旗每一戶都能分到幾個,可大幅增加勞動力,讓滿八旗可以大量開墾農田增加糧食產量。
除開奴隸後,朝八旗始編的人口仍達到一百四十多萬人,比滿人數量多了足足七倍。
漢八旗的人口並不多,原先遼東居住著幾十萬漢人,但努爾哈赤控制遼東後,大量屠殺無谷漢人和富戶,使得大量漢人逃往朝鮮或透過旅順渡海逃回大明,以至於遼東漢人數量銳減。
皇太極於崇禎二年、崇禎七年兩次入關劫回的漢人大多都淪為包衣奴才,這些人自然不能編入八旗,漢八旗的主要人口由原遼東漢人和孔有德耿仲明帶來的幾萬漢人構成,總數才十六萬,數量不及滿八旗。
而蒙八旗則囊括了察哈爾、鄂爾多斯之外的所有漠南諸部,人口將近三十萬。
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和朝八旗加起來,總人口達兩百一十萬,再加上包衣奴才,大清立國便有了三百五十萬人口。
大量人口意味著可以編練大量兵力。
滿八旗幾乎所有青壯男子皆為兵,戰時可徵調大約五萬兵力,蒙八旗也幾乎全民皆兵,可徵調至少七萬兵力,漢八旗已編練了兩萬兵力,朝八旗編了六萬兵力,總兵力二十萬。
皇太極自然不會滿足於此,他打算今年再編練一萬漢八旗,使漢軍兵力達到三萬,此外再編練四萬朝八旗,使朝軍兵力達十萬。
屆時,大清國總兵力將達到二十五萬。
到明年糧食產量穩定下來,國內百姓安康後,再練個幾萬兵,以三十萬大軍遠征河套,決戰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