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對岸沒有城池,也沒有明軍的軍堡,只有一座不久前紮下的軍營,營內僅一千明軍。
關帝軍在皇甫川登陸後,同樣以一千兵力結陣防備明軍出擊,剩餘的關帝軍則撐著竹筏或划著小船沿著皇甫川北上。
過了長城之後,虎大威部便立即分兵,一部圍困皇甫川堡並打造雲梯等攻城器械,一部則如入無人之境般四處掃蕩周圍的墩臺。
明軍在這一帶軍堡眾多,僅方圓十里就有三座軍堡,守軍不足且過於分散,所以這一帶戰略地位最重要的皇甫川堡內也僅有一千守軍。
這一千守軍自然不敢出城浪戰,只一邊四處求援,一邊加固防衛,想固守待援。
離皇甫川十里的灰溝營堡和唐家會堡聞訊後,也連忙緊逼城門加固防衛,這兩座軍堡加起來兵力不足八百,自保都難,更別說支援別人了。
皇甫川只是一條季節性小河,河水只半人深,關帝軍的船筏僅靠竹篙撐船就能駛得飛快。
正午剛過,運送火炮的船筏就抵達了皇甫川堡。
火炮剛到,虎大威便立即發起了進攻。
到他手中的火炮共四十門,其中天威將軍炮四門,紅衣將軍炮十二門,大佛郎機十門,除了這二十六門射程達一里外的大炮之外,還有十四門小佛郎機炮。
這一帶的明軍軍堡大多由黃土所築,也就皇甫川堡在外牆包了磚,但磚牆年久失修,且城牆高度不足兩丈,並不難攻打。
有了數十門大炮更是輕而易舉。
虎大威指揮二十六門大炮對準大門轟了半個時辰,皇甫川堡的大門便塌了。
緊接著,大炮對準了大門上方的城樓,幾輪轟擊便將木建的城樓轟爛,然後轉為壓制城頭守軍。
擔任主攻的關帝軍也開始推著盾車前進,冒著守軍的弓箭和各種火炮,徑直抵達城外百米處,開始用火槍壓制城頭。
待明軍撤離城頭,衝車和雲梯開始登場,一邊衝撞堆積在大門後面的磚牆,一邊利用雲梯登上城頭。
晌午剛過,明軍在傷亡不過百的情況下就投降了。
陝西邊軍被拖欠甚至剋扣軍餉的情況非常嚴重,流寇造反的大旗就是從這片地區掀起的。
王嘉胤、張秉忠、李洪基以及其他很多流寇頭子都曾是陝西邊軍,各路流寇的老營也基本都是邊軍組成的。
可以說,這裡的邊軍的朝廷的忠誠度非常低,皇甫川堡的明軍能抵抗小半日,已經出乎虎大威的意料了。
修整了一個時辰,虎大威只留五百士兵駐守皇甫川堡,自己則趁著黃昏率軍朝灰溝營堡進發,隨行的還有皇甫川堡投降的數百明軍。
灰溝營、唐家會這兩座軍堡與秦川的領地隔河相望,相距不過一道河面,秦川領地內的事,大多都傳到了對岸。
包括偏頭關、老營堡、老牛灣堡那些歸降秦川的明軍的現狀,也多多少少傳到了對岸。
灰溝營和唐家會兩座軍堡的守軍,都知道歸降秦川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據說,秦川從不克扣軍餉,還給他手下的兵一日吃三頓,隔天還能吃上一頓肉,每天吃飽喝足身強力壯打仗有力氣,餉銀還多,殘了死了都有錢發,不想當兵了還給發錢回家買田娶媳婦。
這種將領,誰不願意賣命?
灰溝營和唐家會的明軍,也願意給他賣命。
所以,當虎大威率軍抵達灰溝營的時候,堡內守軍便立即出城納降。
一個時辰後,唐家會堡的明軍也主動來到灰溝營納降。
……
神木位於榆林東北部兩百里處,乃延綏鎮北部最重要的隘口,軍事地位與榆林城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