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關帝軍在熟悉婁煩周圍的地形,並操練山地衝殺,劉有柱剛走不久,李頂梁又帶著陷陣營來了。
三十幾條九箕山老匪當中,李頂梁是最有辨別度的一個,因為個子很高,足有一米九的個頭,在普遍營養不良的年代,簡直鶴立雞群的存在。
頂梁並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因為他跟劉有柱關係很鐵,一個高高瘦瘦的幾乎能挑天,另一個身膀粗壯力大如牛,湊齊了就一高一矮兩根柱子,別人乾脆管他叫李頂梁,和劉有柱兩人並稱九箕山頂梁之柱,有時又叫肥龍瘦虎。
關帝軍三個營官當中,羅大牛喜歡動不動就扇人腦袋,劉有柱活脫脫一凶神,李頂梁則截然相反,既不罵娘也不揍人,講話慢悠悠的,看起來脾氣很好。
一開始,關帝軍和莊民們都挺喜歡他,覺得他這人和氣,不像其他人那樣動不動就撩刀子罵娘。
直到看見他殺人,才發現這高個子可一點都不和氣。
但總的來說,比另外兩位好得多了。
面對這位,鄉民們膽子大了許多,一個個歪著腦袋打量這位秦大管事麾下最稀奇大將。
個頭長這麼高的人,實在是太稀罕了。
李頂梁被瞧得不太自在,只待了一小會就走了。
……
秦川沒去挖土,而是和羅大牛山貓兒等人,帶了兩百先登營,在關帝山一帶勘察地形。
關帝山其中有兩座名山,一是北武當山,又稱為真武山,山上建有一座宏偉真武廟,乃北方道家聖地之一。
另一座是孝文山,原名關華山,乃是整個呂梁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山西境內僅次於五臺山的第二高山,海拔足有兩千八百多米。
據傳,北魏馮太后病逝後,孝文帝曾到這座山追思三日,粒米不進,因此得名孝文山。
郭彥的大寨,就在孝文山半山腰的神臺峰上,依山而建,僅有一條小路上山,險峻無比。
當日,郭彥一千多人馬僅剩六七百,大多都逃散了,又分別投靠了王剛、豹五和巴山虎等人,但仍有不少人逃了回來。
如今,神臺峰大寨上,還有三四百人左右。
秦川對這些人沒興趣,但對大寨裡的糧食和馬匹兵甲等很有興趣,對這座山寨也很有興趣。
這座大寨離西邊的方山堡只有不到四十里路,方山堡又是婁煩、靜樂和嵐縣三地的西邊門戶,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神臺峰大寨,是必須要取的。
但不能硬攻,他那八百關帝軍堆上去,恐怕人家一輪石頭都能給他砸沒了
這座大寨,只能智取。
因為地形沒勘察清楚,又暫時沒想到什麼好法子,秦川乾脆先讓羅大牛封山,把孝文山兩個重要出入口堵住,只許出,不準進。
同時,又每日裡派人上神臺峰喊話,勸山寨裡的人歸降。
秦川打算把李頂梁的陷陣營也調到黃叢山駐守,因為黃叢山離神臺峰很近,只不過十幾里路,騎馬小半個時辰就到了。
就拿黃叢山當橋頭堡,慢慢攻略神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