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凌晨2:00。
東邊,粵軍還在戰鬥,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好樣的。比起在金陵城中,最後被逼放下武器,不得不受日本人屠宰的人,他們真的是有勇氣的好軍人。
當然最大的原因是,兩支粵軍的軍長,沒有一個人獨自離開,沒有一個人拋下自己的部隊。這一點,比起嫡系的那些軍官,他們要爺們的多。
張四行站在中華門城頭看著金陵城的東邊,那兒炮火映紅了半邊天,甚至能看到機槍噴射出的火舌。
相比中華門外,此刻就要安靜的多。
難民這時已經在黑夜中失去了蹤跡,當第十八師團的包圍圈被擊破,第六師團與第九師團的試探進攻被打回去後,保護難民突圍的隊伍暫時安靜下來。
看看變得相當安靜的戰場,張四行點點頭吩咐周振強,
“周旅長,叫弟兄們撤吧。告訴弟兄們前往安德門與鳳台門,在那裡配合金陵突圍第三、四團,向北、東、西三個方向建立陣地。”
這時教導隊因為在中華門西邊街道,與第六師團打了場慘烈的巷戰,比起來時減員超過一半,但這時教導隊所有人都服氣張四行的安排。
他們一直認為,張四行帶著難民突圍根本就是找死。但當難民裡的民兵保護著一群大叔、大嬸們,又返回抬走了每一個能找到的傷員時,他突然有一種感動。
據他所知,從淞滬戰場上撤退時,許多被丟在戰場附近的傷員極為悽慘。
可在這兒,看那些大叔、大嬸們不顧自己生死,冒著炮火從戰場上抬著傷員撤退的身影。他突然有些明白,為何張四行即便突圍也要帶著百姓。
與普通人相比,畢竟他周振強是個少將旅長,立即就在歷史上找到了對應的人物。當初劉備就是帶著百姓逃難,最後還是靠張翼德在長坂坡佈下疑兵之計,方才從容脫身。
區別在於,劉備逮誰跟誰哭,倒是這位張校長……
轉過臉,他正在重新整理自己腿上傷口的繃帶。畢竟他們隨後就要快速行動,腿腳不便利可不成。
“到了安德門一線,如果沒有鬼子追擊,我們就緩緩退向牛首山與將軍山、觀音山陣地,那時就能輕鬆些……”
其實那時未必會輕鬆,如此說只不過是安慰周振強罷了。
畢竟那裡沒了漢森空中三角翼的掩護,甚至當百姓們走到那裡的時候,很有可能會遇到日本人的轟炸。
張四行簡直不敢想象,要是日本人出動大批轟炸機,對那兒轟炸怎麼辦。
畢竟他可是帶著大批的百姓逃出去的,那麼很可能惹來日本人大部隊的追擊。尤其要是戰鬥持續到白天,那就將更難應付。
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最佳化難民們的移動速度,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作為最後一支離開金陵城的部隊裡的最後兩人,張四行與周振強看向江邊的方向。那兒火光沖天,槍聲與爆炸聲時時響起。
“走吧”
看周振強似乎還想感慨兩句,可張四行完全沒有興趣。他已經儘自己最大能力,帶走了一部分部隊,也帶走了一批難民。
至於願意擁擠在江邊的人,他真的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