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華門城樓上,張四行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張四行打出了訊號彈。
這裡初步對“四千魔王”樹立起信心的,那位一線超編團的團長揮了下手,兩個營計程車兵再度向前挺進。
與他們一起出動的,還有補充一線的十來輛汽車。
這是張四行唯一沒有料到的地方,因為他的命令,因此散兵們幾乎在全城搜尋汽車,甚至摩托車隊還帶著會開車的人四處尋找。
只一小會,滿載著彈藥、汽油的汽車就從各個角落裡被開來放在中華門內的街道上。
在這兒汽車進行了最基本的改裝。
一個能掛在車頭的,釘的馬馬虎虎的大木匣。直接從工事上拆下的沙袋直接裝在朝而,成了能擋子彈的防禦層。
甚至這些“大木盒”幾乎完全要遮擋司機的視野,也就是說司機只要稍稍矮下身子,就可以有效躲避射過來的槍彈。
然後每輛的車廂裡或者固定重機槍、果軍大量裝備的八二迫擊炮,如果都沒有那麼架上汽油桶大炮。
自從張四行給國府提了醒,汽油桶大炮和土瓷手雷,幾乎就成了戰場必備。
倒是土瓷手雷,改造成汽油桶大炮可以拋射的子彈藥則更加簡單。只要把它的發火繩固定在氣油桶大炮後面與發射藥分隔的堵板上。
只要發射,阻力強大的堵板自然會拉動土瓷手雷的發火繩。最妙的是,發火管延時六秒,會令汽油桶大炮發射的子彈藥,在一定角度、射程的攻擊時形成全部空炸的效果。
當然這只是應急武器,比起傘兵正式成軍後裝備的大殺器,這玩意就真的只是玩具一般。
隨著後面的汽車改造的裝甲汽車到位,整個攻擊集團繼續前進。
只是前面試探進攻的那個營被撤到後面,他們要到城門附近重新被塞進大量散兵,重新成為一個齊裝滿員的營。
這時時間已經接近二十二點,城內的部隊整合經過諸般努力,已經稍見規模。
只要成為五營制的超編團,張四行就會把他們趕到城外,讓他們在一旁觀戰,同時保護突擊部隊的側翼。
可隨著他派出去人的越多,城內從各處趕來的散兵也就越多。
好在也許傳說中“四行魔王”的要求很嚴厲,所以基本上所有士兵都帶了自己的步槍,帶了四百分子彈。還有人乾脆拉著架子車,上面裝滿了步槍與子彈。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補充,張四行向日本第十八師團發動攻擊的部隊,根本不愁沒有子彈用。但不得不說,散兵部隊的組織、作戰能力實在太差。
畢竟第十八師團只是日軍第一條防線,也許要不了多久,第九師團、第六師團都會派兵前來增援。另外,他搶先打響的目的,就是吸引其他方向的敵軍趕來增援。
如果按歷史上,服從命令從正面突圍的粵軍兩個軍,只收攏到八千人那未免太過悽慘。
當然他也明白一窮二白的他無力改變歷史,唯一能多帶出些老兵,或許更符合需要。
就在他瞅著越來越多的散兵感覺有點頭痛的時候,突然一隊裝備齊整,隊伍整齊的部隊出現在他的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