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京自從成立建制以來,就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在後世的史記當中,絕對會有這樣一項記載,某某帝多少年,靛京千艘渡船損毀,引發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
所以,周帝現在自然是很不開心了。他會給簇國和東易國面子,但是必須也要追究這兩方的責任。
“陛下,如此一來,那周國簇國與東易國的顏面,可就丟的一乾二淨了啊。想必陛下也不想讓整個西陸洲乃至其他的大洲看笑話吧?”奉氏老修問道。
周帝一陣疑惑,問道:“奉老的話怎麼說?”
“陛下如若是追究殿下以及簇易兩國的責任,那可就是向世人說明,我們不如那西涼城,不如那曹運啊。只有將責任給甩出去,我們三方的顏面,才能得以儲存啊。”奉氏老修說道。
這位帝王不是糊塗人,奉氏老修的話,他立馬就領會到了其中的精髓。
如若是讓晏桉簇國東易國攬下這責任的話,那麼他們周國的顏面也將掃地了。
但是如果將這責任給推卸出去呢?如此一來,顏面可不就能保得住了麼?
但是,如何將這責任給甩出去呢?
“奉老,你有何高見?”周帝問道。
“陛下,這還得你來拿主意了,我只不過是這麼一說。至於到底是追究我們三方的責任,還是另闢蹊徑,都得看陛下的意思了。當然,如果陛下要追究我簇國的責任的話,那我暮雲府肯定也不會推辭,一定會將這份責任給擔起來的。畢竟,我簇國的損失也不小嘛。”奉氏老修說道。
周帝立馬來回踱步,仔仔細細的思索了一番其中的利害關係。
責任如果就此甩出去的話,那麼將來的史記記載,也將可以改寫了。
如果他現在追究的是晏桉和簇國以及東易國三方的責任的話,那麼他自己也將承擔起一部分的責任。
而且在史記上,將來也不會有人記得這件事情是誰主持去做的。將來的世人們,只會記得這件事情是在哪一位帝王的時期發生的了。
“容朕想想,奉老,你先出去候著。”周帝說道。
“陛下,老夫先行告退。”奉氏老修拱手,然後離開了御書房。
走出御書房,晏桉立馬焦急的上來問道:“奉老,我父皇如何決斷了?”
奉氏老修微微一笑,說道:“此事應該是妥了,殿下你只管穩穩當當的坐在東宮的位置上就行了。”
“如果本宮逃過這一劫,將來等本宮繼承大統,本宮一定忘不了暮雲府的恩情的!”晏桉激動的說道。
“如此那我就先記下殿下的承諾了,將來我簇國也一定會力挺殿下上位的。”奉氏老修笑著說道。
兩人在御書房外面等了片刻,裡面的小太監終於出來了。
“殿下,陛下吩咐了,請您先行回東宮去,好好的閉門思過。”小太監說道。
“閉門思過?我父皇可還有其他的交代?”晏桉立馬問道。
小太監立馬搖頭說道;“回殿下的話,陛下就只吩咐了這一件事兒,沒有其他的事情了。”
小太監說完這句話,立馬走進了御書房,將房門給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