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完全來自內地的幕後工作人員有些激動地上臺,從查理茲·塞隆手上接過獎盃,並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
本以為這就算了,沒想到後面又拿到了最佳攝影,宋曉飛成為鮑德熹之後又一位拿到奧斯卡最佳攝影小金人的攝影師。
王權幾乎可以想到,今晚之後,他的片酬要飛漲到什麼程度,但依然會趨之若鶩。
三個小金人就是《李獻計》的最終成績了,後面的大獎跟它無緣。
最佳男主角得主是《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的馬修·麥康納。
影后則是《藍色茉莉》的凱特·布蘭切特。
最佳導演是二封的李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最佳影片是講述黑奴故事的《為奴十二年》,奧斯卡的政治正確開始初露端倪。
奧斯卡晚宴結束後,王權帶著倪暱回了家。
期間王權接到了韓三坪的恭喜電話。
首先恭喜《李獻計》拿獎。
然後恭喜《冷鋒》票房大賣。
最後恭喜自己正式退休。
一個屬於韓三坪的華語電影時代結束了。
奧斯卡過後,關於獎項的歸屬依然成為國內外電影愛好者的談資。
在華夏,即便《少年派》是王權公司的作品,即便李按這個導演也是王權選定的,但因為李按拿到了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於是這成了部分李按影迷精神勝利王權的理由。
你王權再厲害也就一個最佳導演吧。
他們還認為《少年派》是藝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典範,這點《李獻計》過於媚俗了,太商業化。
“王權導演還是太嫩了拉~”李按導演的支持者如此說。
結果很快英國的權威電影雜誌《視與聽》和法國的《電影手冊》為王權的支持者遞了彈藥。
兩份權威雜誌先後釋出了各自的2013年度十佳作品。
被嘲諷商業味過濃的《李獻計歷險記》全部在榜,此外同時登上兩榜的還有賈章科的《天註定》,以及金棕櫚得主《阿黛爾的生活》。
另外亞洲電影人裡面,NEW公司出品,洪尚秀的《素媛》也登上了《電影手冊》的年度十佳。
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這兩個榜單上都沒有名字。
於是王權的支持者又開始了一輪反攻,打的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之後好萊塢媒體《Deadline》公佈了2013全球年度票房榜,《少年派》全球首輪公映已經塵埃落定,最終《李獻計》全球票房6.18億刀,位列第十,《少年派》6.05億刀,票房略遜一籌。
而且《少年派》成本是《李獻計》的兩倍多,王權的粉絲們更狂了,而對手能說的就只有:李按導演得獎無數,藝術成就不是王權能比的!
這點確實是王權的硬傷,他沒在歐洲三大展示過自己的實力,讓粉絲們吹牛的時候總是被人拿來做文章。
好像王權為了鐵桿粉絲們吹牛戰鬥的時候能硬氣一點,就該早點拿個金熊金獅啥的,金棕櫚咱都不敢想,畢竟李按也沒有那玩意兒。
對於獎項,王權向來看得比較淡,尤其是小評委機制下,獎項歸屬就看幾個人的喜好,這玩意兒太看運氣了。
還是一塊錢一塊錢積累起來的票房更實惠,更能讓他產生情緒波動。
《李獻計》成功殺進全球年度票房前十,這是華語電影的第一次,意味著華語片終於可以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魅力了。
這只是個開始,以後全球前十,華語電影隨便進,就說《冷鋒》吧,2014年的年度前十肯定有他一席之地。
內地票房就已經三億多刀了,北美看樣子也能有個兩億左右。
而且這部影片日韓成績也不錯,林允兒主演的《奇怪的她》衝擊千萬觀影人次,結果被《冷鋒》搶佔了周冠,現在已經蟬聯兩週了。
在霓虹,《冷鋒》也結束了三浦春馬《永遠的0》的票房統治地位。
還有歐洲,亞洲,拉美等多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