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光單純日元結匯這一項,從昨天下午開始,那些海外銀行就已經丟擲了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佐藤純二接著解釋道。
“如此以來,我大日本的海外銀行所持有的美元儲備已經幾乎全部耗盡。”
“昨天下午?3000億美元?”莉莉聽後被驚得瞠目結舌,如醍醐灌頂般明白了過來,原來喬天宇是想從這方面下手!
在這裡簡單解釋一下,為何世界各國原料出口商能夠迅速“逼迫”日本吐出美元儲備?
其實這也並不難理解。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彈丸之地,各種生產資料和自然資源相當匱乏,日本企業生產所用的物資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的。
而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高階製造業非常發達,堪稱高居全球製造業生產鏈的最頂端,因此每年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工業原料和物資。
就比如日本的石油大多是從中東的沙特、阿聯酋、伊朗等國進口的,鋼鐵和各種型材大都是從華夏和韓國進口的,橡膠大多是從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的,等等。
其實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做進出口貿易大多使用國際通行貨幣美元或英鎊來做交易,但是對於日本來說,其本身又有其特殊性。
二戰後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和快速崛起,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日元的國際地位也隨之迅速提升,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元和英鎊的國際第三大儲備貨幣。
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日元被賦予了更多新的功能,比如說日元可以直接作為國際貿易的交易貨幣使用。
從此日本的企業跟其他國家企業進行交易就免去了兌換成美元或英鎊這一繁瑣步驟,同時也規避了國際貿易最大的風險匯率波動風險。
再比如日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日本就可以透過讓日元貶值的方式來收割其他國家的“韭菜”,無償霸佔其他國家人民的辛勤勞動果實等等。
要知道,“收割韭菜”這一條可以稱得上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的最大紅利,美國人尤其對此項福利可謂是樂此不疲。
因此日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著實給日本和日本企業帶來了極大便利和額外紅利,所以一直以來日本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地留住這一紅利,維持住日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而為了維持日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保證日元和美元的可自由兌換就成了必要條件。
如果有朝一日其他國家日元兌換美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必將引起極大的市場恐慌。
到時候世界各國擔心持有的日元將成為廢紙一堆而不敢再持有日元,更不敢在國際貿易中接受日元。
那日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將蕩然無存,這是日本所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擁有世界最多的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根本原因!
那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是日本人為日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買下的保險,就是為了能隨時應付大規模的日元擠兌事件發生。
說句題外話,八十年代以來,為何日本會持有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曾經一度困擾過世界經濟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