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常常陪伴我們的朋友、知己、夥伴,他來看望我們時,肯定會帶上禮品,我們也會回禮,當我們去看望友人時,也會帶上好酒什麼的,這就是禮尚往來。
“我們要尊師重道,不論你上過學,還是沒上過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有老師的生靈,我們要敬愛師長;對於沒有老師的,我們要學會知恩圖報。
“某些人,我們素昧平生,素不相識,萍水相逢,但就會有這樣的人,在某一天,你落魄了,遇到困難了,他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也許,他幫助你並不圖什麼回報,但我們就要學會知恩圖報,用我們力所能及的方式方法,去報答人家,這就是因果緣法。
“因為,這樣的人,亦是我們的老師,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並且懂得了什麼是助人為樂。
“在利益與物質面前,我們要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被貪婪迷惑了雙眼與心智,並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
“這世界上,因果無處不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煙火,有煙火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造成恩怨情仇的恰恰就是利益與物質。
“只要你是生物、是生靈,你就會有鄰居,你的鄰居很多,可能是一家人、幾家人、也有可能是顆小草、一窩螞蟻、一條蛇、一棵樹等等。
“既然是鄰居,就會陪伴著你一天、一年、幾年、數十年、甚至是成千上萬年,然而,在我們與鄰居的相處過程中,肯定會有好有壞。
“好處是,當我們有難時、有需要時,我們就會去尋求他們的出手幫助,有的都不用你開口,人家就會向你伸出援手,畢竟,懂得“唇亡齒寒”的存在,還是挺多的。
“也許你只是借了一下鄰居家的鋤頭、也許你只是觀賞了一下螞蟻群、也許你只是採了大樹上的一個果實……
“但是,不要忘了,他們都直接或是間接的給你的生存帶來好處。
“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就是正道。而非常道呢,就是道的反面了。道可道,道亦可無道,是為不道。
“那麼,就有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正反關係,“有因就有果,有陰就有陽,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後,有明就有暗,有黑就有白。”
“最終,它們所到達的最高境界都是一,而這個‘一’就是平衡。
“有了道,就可以成理,理所當然的有好就有壞,而鄰居給我們造成的不好之處就是,鄰居家可能很晚了還大聲吼叫,影響我們的正常休息。還有,鄰居家的雞可能老是來吃我們家的雞糧,這樣一來,我們就特別的討厭鄰居家。
“可你會不會反過來,站在鄰居家觀想我們自己家呢?可能我們也會打擾人家休息、可能我們家的雞也去吃人家的糧食,你有沒有想過彼此需要時的互相幫助呢?
“別說是人和家禽了,就連大石頭或者花草樹木昆蟲都是我們的鄰居。
“那株大樹的樹枝,長到了我們家的房簷上後,我們就把它的樹枝砍了,因為它妨礙到我們的正常生活了。
“可是,你是否換位想過,對於大樹來說,你也是障礙物呢?又是否想過,你吃它果實的時候呢?
“如果,它比我們強大,它會不會嫌你妨礙它生長而毀滅你呢?
“還有,那一窩小螞蟻……
“只要是萬物生靈,只要擁有生命,那麼它們都是我們的夥伴,就算我們家村頭的大石頭,都是我們的夥伴。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它存在的道理和因果。
“不要去埋怨這世間讓你不滿的一切,亦或者不如意,我們要積極向上的生活。
“世間一切已經發生了的,都是過往,已然無法追悔。而正在發生的,我們憑自己的內心去處世,去待物。至於還未發生的,我們要做好迎接的準備。
“我們生存於這世間,若你砍伐一顆樹,那麼你就要去種幾棵樹苗來做為補償。
“若你要挖掉山上的一株花,那麼你要記得把它的種子播種。
“若你挖走了大株的藥材,就不要再去傷害小株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