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漢代是三公九卿制,但因為這些官職過於複雜,大大小小近千個,一般掛在嘴上說得出的最多也就小几十個吧……
小白在以後的章節內會用上三公九卿,至於其他的諸卿地方官就算了……
話不多說,官職如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沒興趣直接pass~
一,三公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共同行使宰相的職權,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務,參與中央政府的行政決策,並負責具體的執行。
1,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祿最高,掌佐天子,助理萬機。西漢初期,丞相具有選用官吏之權,有彈劾百官和執行誅罰的權力,有主管郡國上計和考課之權,有總領百官朝議和奏事之權,有封駁皇帝詔令和諫諍之權,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儲,封贈,賞功,罰罪等事,以及財政,選舉,民政,法律,禮制,邊事等方面的重大的事,往往是由皇帝委託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議,集議的結果由丞相領銜上奏於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決策定議。
丞相府的官員和掌職及俸祿如下:
丞相,金印紫綬,秩俸萬石。
丞相司直,輔佐丞相,檢舉不法,秩俸千石。
丞相長史,輔佐丞相,督率諸吏,處理各種政務,秩俸比千石。
丞相徵事,秩俸比六百石。
丞相史,秩俸四百石。
丞相少史,秩俸三百石。
東曹掾,領郡國事,主長史的任命,外出督州郡,秩俸比四百石。
西曹掾,領百官奏事,主府中吏之進退,秩俸比四百石。
議曹,主謀議事。
辭曹,主評訟事。
奏曹,主章奏事。
賊曹,主盜賊事。
決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計事,秩俸比三百石。
戶曹,主民戶祭祀農桑事。
法曹,主郵驛科程事。
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倉曹,主倉谷事。
兵曹,主兵事。
金曹,主錢幣鹽鐵事。
計相,主郡國上計事。
主簿,省錄眾事。
侍曹,主通報事。
2,太尉
太尉是朝中僅次於丞相的官職,專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為最高的武官職位,秩俸萬石,金印紫綬。官吏主要有長史和主簿。
3,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職權,是丞相的助理,對包括丞相在內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動進行監察,三公中地位最低,秩俸是中二千石,銀印青綬。
二,九卿制度
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同時執金吾,大長秋,將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與九卿相同,因此把他們和九卿統稱為諸卿。京北尹,右扶風,左馮翊是三輔即京師地區的地方行政長官,有資格參加朝議,具有高與一般郡國長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於諸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