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超導.”
“記得前段時間,對面3月份的物理會議。
羅切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的一位三哥進行了現場報告。
說他的實驗室透過在氫化鎦中摻雜氮,合成了一種室溫超導的材料,並在《nature》發表了論文。
但可惜,根據試驗報告的流程和引數。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實驗室能重複試驗。
最後,這個報告被判定作假,成為科技界和科學界的一項醜聞。”
說到後面,陳易忍不住有些遺憾。
雖然說,看對面出醜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但如果真的常溫超導材料突破了,受益的卻是整個科技界包括人類文明。
哪怕第一步主要的材料專利給對面佔了。
但有了一份常溫超導材料作為參考,咱們摸對面過河,相信不用幾年也能研究出自己的超導材料。
“不過,這個事情雖然被判定作假。”
“但也間接告訴人們,超導現象存在於化合物,存在於特殊的化合晶體。”
陳易回想起幾種超導化合材料。
八十年代最先發現的銅氧系超導體,二十一世紀初發現了鐵基系超導體、硼化鎂系超導體,還有最近十年剛發現的石墨烯超導魔角,有機化合超導。
思考片刻。
陳易還是決定採用碳作為基礎材料。
畢竟,針對不同的基礎材料,系統的調整也有不同的極限。
前面發現幾種超導體,整個科學界無數的資金投入研究了幾十年。
真要是不錯的話,恐怕早就有重大突破。
沒有突破就代表基礎不是很好,極限有限。
只有近十年發現的碳有機超導材料,目前研究有限,極限還不知道,更有可能實現常溫超導。
“碳石墨烯的魔角,在常溫自然的環境無法穩定存在。”
“如果碳有機化合物材料,真的實現常溫超導,關鍵或許就是如何解決魔角在常溫環境穩定存在。”
“或者藉助碳特殊異形體的超穩定性,內摻特殊的超導體實現常溫超導。”
確定了大概的思路,陳易沒有猶豫。
簡單製作了一些碳化合物導線。
再拿出一枚鐵釘,三兩下纏繞上導線。
1分鐘都不用。
陳易就現場製作出一個小學生都會的電磁鐵裝置。
“電磁鐵搞定,最後,再來一個大體量的外接電源。”
陳易拉來一塊翼飛300度電版本的動力電池,引出導線,簡單調壓之後接上電磁鐵。
頓時,一個介面彈了出來。
【物品:簡陋電磁鐵】
【屬性:能源x99.9,磁性x2.4(1.3),效率x2.8,導通x3.9】
【注:這是一個小學生都會製作的電磁鐵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