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花費了兩個多小時,小心地配製出三元鋰,磷酸鐵鋰,鈷酸鋰這三份溶液,再次開始液壓機的打樁試驗。
設計了一個特殊的噴淋平臺。
特殊浸取溶液倒進去,這就能電池浸沒在其中,同時透過迴圈系統,源源不斷地迴圈噴淋。
陳易先上鈷酸鋰的溶液。
哐當!
液壓機的樁頭下沉,開始打樁。
數秒之後。
沉重的樁頭下沉到浸沒在溶液的鈷酸鋰電池。
噴淋系統跟著開啟,源源不斷往電池和樁頭帶位置噴淋著溶液。
咕嘟,咕嘟。
液壓機打樁到底。
溶液冒起了兩個氣泡。
想象中的煙霧,火花,燃燒爆炸,什麼都沒發生。
只有原本清澈的溶液,開始變黑,變渾濁。
似乎有大量的電池物質,被浸取融進了其中。
“完美,果然機械打樁擠壓一定要選擇溼法。”
“幹法打樁擠壓,風險太高了,很容易受傷。”
確定了溼法打樁擠壓粉碎沒有問題。
陳易經過多次的試驗改進,花費了五天的時間。
終於設計出一臺鋰電池一體化回收裝置的原型機。
這是一臺有點像滾動擠壓式,大型榨花生油的機器。
一個進料口,進料口之後是兩個大扭力,相互滾動的擠壓鋼輪。
電池經過鋼輪擠壓,結構被破壞。
再接下來就是反覆碾磨,確保電池被粉碎到最小的顆粒。
粉碎之後的電池粉末,這就送到後面的浸取區。
經過一定時間的溶液浸取,電池粉末蘊含的有價值的各種電極材料就會被浸取出來,而後再透過生物膜進行吸附提取。
除此之外,
裝置還設計有一套溼法抑制的迴圈系統。
透過管道,抽取過濾好的浸取液,輸送到鋼輪擠壓區。
抑制電池擠壓短路發生的反應燃燒,同時進行降溫。
確保從鋼輪擠壓到後面的碾磨粉碎流程,都是浸沒在溼潤的環境進行,不會發生反應危險。
整套裝置,唯一的耗材就是浸取液。
但因為浸取的電極材料,會被生物膜源源不斷的吸附提取,這個唯一消耗的浸取液也能在裝置內重複迴圈利用。
按照陳易的計算。
浸取液整體可以迴圈700次到800次,之後浸取效能就會大幅下降。
由百分之99.9的浸取,下降到百分之90,百分之80.
按照效能下降就替換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