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思考一會兒。
發現無論怎麼調整,都會嚴重削弱無人機的核心效能。
沒辦法,這隻有耗費多一點成本,耗費多一點意識波,選擇疊加升級了。
反正無人機現在關鍵的技術,不是他自己設計出來已經掌握,就是已經讀取了技術資訊。
疊加升級之後無法讀取資訊的影響,根本就沒大礙。
“電池生產,需要幾個小時,通訊和雷達模組,這也需要疊加製造。”
“這樣最快製造的模組,只能是航電模組了。”
確定了疊加改進的方向,陳易心念一動。
七彩的光芒綻放,籠罩了前面的魔鬼魚無人機。
【航電:34.5→1.5】
【續航補充:44.6→69.6】
【強度:13→21】
【質量:(16)21→21】
【穩定:(16)35→35】
【速度:(3)12.3~(1.2)3.6→12.3~3.6】
十幾分鍾過後。
光芒散去。
原先披著一層盔甲的航模無人機,這已經變了模樣。
盔甲變成了機衣,完美貼合在下面的碳纖維機身。
同時,太陽能電池板盔甲,變成完美貼合機身的太陽能電池膜。
原本下跌的質量、穩定、速度等屬性也恢復真實數值。
“這主機板,廢了。”
陳易打量這採用光量子技術的太陽能電池膜。
開啟機身外殼,擰開主機板的螺絲。
把主機板連線通訊,雷達,液壓輪組,電池模組,機翼和尾翼控制器,包括太陽能電池膜的線束小心翼翼拆除,再把主機板拿出來。
航電模組,不是其他。
本質就是無人機控制主機板+航電控制系統。
主機板,這是制式的模板。
真正的核心是其中的航電控制資料和系統。
而這一部分系統和資料,陳易早就有了備份。
拿過兩塊高效能無人機控制主機板,陳易接上燒錄機,開始燒錄底層程式碼。
等了十多分鐘,底層的程式碼燒錄完成。
檢驗一番,確定沒問題,這又接上電腦,開始匯入完整的航電控制程式。
不過40分鐘。
兩塊全新的高效能航電控制主機板就新鮮出爐。
陳易拿過一塊主機板,連線好線束,再安裝固定進無人機內部。
【航電:1.5→34.5】
【增加外部功能模組,量子領域坍縮再重組,後續資訊無法讀取,調整意識波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