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機身的材料。
這次要增加太陽能電池膜,機身就採用三層複合的材料。
最裡面用碳纖維做基層骨架,中間是一層太陽能電池薄膜。
表面是一層透明的氧化鈹陶瓷,作為熱障防護,還有物理防護。
引擎也需要進一步改進。
除了引擎要增大之外,電場推進代替燃燒做功,終究跟普通的燃燒式發動機不一樣,一些細節也需要修改。
因為離子推進的爆發不足,進氣通道的衝壓結構需要擴大2個百分點,減小進氣的阻力。
燃燒室被電場加速代替,沒有了燃燒膨脹,後面的噴射通道需要縮小2.5個百分點。
中間的電場加速室也要進行一定的增長......”
經過蓉飛一行。
陳易對大型無人機的結構,大型發動機引擎的設計,已經有了許多心得。
雖然這長不過2.4,寬不過2.2的日不落無人機,還遠稱不上大型這一詞。
但對比他之前設計製造,從來沒超過兩米的無人機,這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提升。
可以說。
這一次,除了造一架日不落無人機。
更關鍵的還是,驗證他這二十多天的進步和收穫。
“最後,就是最關鍵的太陽能電池膜。”
晚上八點,全部模組設計完成。
陳易把目光看向另一邊的太陽能電池膜。
“讀取資訊!”
轟!密密麻麻的資訊,在腦海裡綻放。
陳易努力消化著這些資訊。
發現除了材料的熔點,粘度,韌度這些外部引數。
其他涉及真正的轉化原理和製造工藝,他發現自己就是一眼定真,兩眼懵逼。
“這些工藝和原理......應該是一種量子技術。”
“有這知識底蘊,我都開始造戴森球,玩智子了。”
陳易揉了揉發脹的腦袋,心裡有些無語。
“看來,只能從IIV族氮化鎵化合物的太陽能電池板作為基礎,再調整升級了。”
陳易把無人機的圖紙匯入印表機進行列印,心裡卻沒感到太多的意外。
早在測試出這個太陽能電池膜轉化率是百分之84.6。
陳易就知道,這大機率是一項涉及了自己完全不理解的知識領域,超出目前的科技基礎極限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