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週六,通常睡到日上三竿的郭齊,早早起床檢視微博的掉粉進度。
經過一天的發酵,微博瀏覽量新增已經放緩,最後停在了8萬左右的位置,掉粉效果也大大減弱。
總共掉了1386個,
還剩15902。
這些堅守的釘子戶粉絲,很頑強啊。
仔細檢視了後臺資料,郭齊發現,其實影片的掉粉效果是大於1386的,但奇怪的是,竟然還有100多個人因為這個影片關注了他。
怎麼,難道真有人審美品味獨特,就喜歡關注醜的?
不過,這些人終歸是小眾,和掉粉數量比起來,新增數完全不值一提。
郭齊雖然謹慎,也沒把這個放在心上。
上條影片的效果已經逐漸趨於微弱,需要趁熱打鐵,再多出幾期類似的影片,形成對顏粉心理的持續性打壓。
上條影片雖然優秀,但也不是沒有進步空間。
比如,場景化。
單純的妝容和素顏比對,雖然衝擊力足夠,但缺乏代入感。
如果引入使用者經常面對的場景,比如相親,比如網戀奔現,就能讓觀眾產生更強的代入感。
舉個例子,你自己被女朋友綠了,和你朋友被女朋友綠了,內心感受截然不同。
前者你只想砍了那個小三,後者你可以拿出雞湯語錄進行安慰。
所以,要對照騙們造成的惡行進行場景化描述。讓更多的粉絲感同身受,從而產生憤怒。
另外還有個問題,沒有人設。
上期影片內容雖然暴露了素顏,但卻沒有暴露其他的人物特色,也就難以引發粉絲更大的厭惡。
試想,如果影片中的郭齊,不僅照騙,還不尊重女性,是不是就會引發更大憤慨了呢?
為了防止系統認定故意自我抹黑,郭齊打算在影片中標註【內容純屬虛構創作】,這樣所有的人設就是影片情節了,系統也說不出什麼。
對上期影片覆盤之後,郭齊隨即開工,在CAPO上開始新一期內容的製作。
這一次,他籌劃了更細緻的劇本,還請了舍友做友情客串。
首先,影片長度定在了2分鐘,這樣大部分人都有耐心看完。
其次,劇情一定要狗血,讓人感覺編劇腦子有問題或者是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總之,現實生活中絕對不可能會發生。
最後,劇情結局一定要反轉,最好是喚起人的反感情緒,堅決不能讓觀眾爽。
萬一爽了之後,反手就是點贊關注,豈不是虧大了?
這次的工作量更大,即便有CAPO的幫助,郭齊也花了接近一天的時間。
最終成品出來時,已經快下午六點了。
“呼,累死我了。”
長出一口氣,郭齊迫不及待的點選播放,瀏覽最終效果。
影片大概是是這樣的。
少女小A(劉宇飾)在路邊,羞澀的等待自己的網戀物件,照片顯示,對方是一位帥氣英俊的男孩(郭齊微博上的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