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關一戰,過去數日,衛國將士可謂是氣勢如虹,勢如破竹。
在這澄海關之後的城池,那守城將士當真如傳說中那般,根本毫無鬥志,僅僅數日便被衛國將士連下三城。
此時,衛國眾人可說是功勳卓越,活著回到故土,定是加官進爵,享受眾人讚譽。
這時的衛國眾人改變當初那澄海關之前的攻城策略,以戰養戰,搶奪佔領的城池資源來補給戰中的消耗。
而是改為,安撫民心,以招安為主,用懷柔之法,取代以戰養戰之法。
並非是衛國眾人已無戰力,而是在澄海關大戰之後,俘虜數萬人,這數萬人心有不甘,不服衛國,這使得衛國需要分出心思去看守這吳國俘虜。
懷柔之法,卻是讓這吳國的幾座城池,不再有那麼激動的反擊,相對平靜地接受這衛國掌管城池。
強攻之下,這吳國之人也是知曉,這吳國大勢已去,根本無力迴天,還聽聞這衛國還要排出大軍,持續攻伐。
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既然能活命,幹嘛不留住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人活著便好。
這種想法在吳國之中迅速蔓延,即便遇到強烈抵禦的吳國城池,這潘峰將軍也會使用強硬手段,讓其屈服。
至此,方易再無出手,可說是過得還有些舒坦,只是作為衛國陣營後盾,應對突發狀況。
而皇極塢弟子也不如辱使命,卻是在澄海關看守那吳國俘虜,這一名皇極塢弟子端得是一名將領,此番之下吳國俘虜也不敢造次。
“方易兄弟!這落濱城盡在眼前,真沒想到短短數月,這吳國便成為衛國疆土!”潘峰將軍坐在軍帳中,向著身旁的方易說道,話語中充滿不可置信。
誰能想到,這衛國真的將這吳國吃了下來,要知道在這大夏帝國之中,兩國交戰多是小打小鬧,根本無法將其吞併。
但是,這方易卻讓衛國做到了,數月時間,將士們過著提心吊膽的的日子,本以為這不過是痴心妄想,卻成事實。
“這還是衛國霸主膽大心細,更是手段高明,這才讓讓衛國如此鼎盛!”方易向著潘峰將軍說道,同時感慨這衛國霸主的胸懷。
方易用鼎盛一詞來形容衛國,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是對衛國未來的一種展望。
此前,衛國在諸國之中不顯不露,更是在夾縫中生存,彷彿苟延殘喘,若非宗門支援,這衛國怕是以成為他國囊中之物。
看得出來,這衛國霸主有此雄心,要讓這衛國雄霸於世,不讓這諸國小瞧。
不然,這衛國霸主也不會鋌而走險,採納方易的意見,將重心放在這攻打吳國,若是失敗,這衛國怕是永無翻身之日。
“說得對!這杯敬霸主!”潘峰將軍聽後,舉起手中酒樽向著衛國方向一敬。
方易等人見狀,跟著潘峰將軍做出同樣的動作,畢竟方易也是衛國之人,雖未修士但對衛國還是有故土之心。
三日之後,衛國神速,已至落濱城數里之外,即將拿下落濱城。
潘峰將軍看著身後的數萬將士,心有感慨。
自從踏入這吳國土地,這衛國將士當初可是有數十萬人,皆是衛國霸主的精兵強將。
但是現在,身後跟隨的將士不過數萬,過半的將士身死他鄉,怕是再無歸去之時。
潘峰將軍從將士的眼中看到了熊熊烈火,這是最後一戰,只要得勝,這衛國一戰也將拉下帷幕!
“這是最後一戰了!”韓老將軍看著前方,那比之永豐城也不逞多讓的落濱城,嘆息道。
韓老將軍這輩子沒有經歷過這種大戰,更是未有參與這滅國之戰,更是可載入史冊的功績。
此時的韓老將軍甚至覺得,這輩子活得值了!
“對!最後一戰!”周正將軍正在潘峰將軍左側,聽到韓老將軍的嘆息聲,回應道。
周正將軍在軍中話語極少,此前也是不服潘峰將軍,但是在那望峪關一戰,周正將軍卻覺得在這潘峰將軍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堅韌,還有一股對將士的關懷之心。
漸漸地,這周正將軍對潘峰將軍的態度也是大為轉變。
進入吳國土地之後,周正將軍少言寡語,多是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潘峰將軍以及韓老將軍,從兩人身上學到不少,也是感慨萬千。
三位將軍站在吳國土地之上,望著落濱城,早已升起凱旋之心。
方易和趙雲熙與雀翎宗弟子站在一起,面對這最後一戰,想到自己不負眾望,真的將這吳國攻破。
這時,方易卡了看比自己矮了一頭的趙雲熙,回想起攻打這吳國乃是臨時起意。
誰讓這吳國不分青紅皂白,聯合宋國攻打玉瀾關,更是讓趙雲熙受傷不小。
甚至,那罪魁禍首水月門還未被方易消滅,不過,此時的方易也成為了水月門的座上長老,想來也有一番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