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授想了想:“你能有多少預算?”
宋檀猶豫一陣兒:“應該能有150萬左右?”
基本是桃園的全部收入了。
板栗園那邊倒是也能有收入,不過她得預備著年底還村上的貸款,所以先排除掉。
她想著這筆錢是挺少的,畢竟這麼大一片,光是前期準備都得花不少錢……沒曾想宋教授點點頭:“挺好,資金挺充裕的了。”
宋檀:???
“真的嗎?”她有些懷疑。
“真的。”
宋教授看了看面前這片土地:“你這不才300多畝嗎?加上河灘,這滿打滿算就按500畝的造價——你知道我上一個專案多少地段嗎?3000畝。”
“3000畝,頭一年也不過只花了100多萬。”
當然了,後續每年還在不斷的改善跟進,以及後續的維護。
可相比之下,眼前這些土地真的不算什麼……退一萬步講,這麼點面積,當初宋教授壓根兒都不會過來。可是人家輾轉請託的,非說必須得來一趟,不虧——
現在想想,對方必定也是吃了這家的東西了!
確實不虧!
宋教授還心說:其實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肯定還是全部種同一種農作物比較好。方便管理,人工什麼的也能統籌安排。
像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從程式上麻煩許多不說,成本無疑也增加了。
但沒法子。
人家的要求就是優先供給家裡。
宋教授在心裡盤算一番:“想要開荒,前期花費最大頭的一是水,二是電,最後是路。”
“電的話這個價錢是固定的,伱這地方不大,多也多不到哪去。”
“水的話就更簡單了。”
“之前不是說山上沒有特意澆過水嗎?證明底下水資源豐沛,只要不是趕上乾旱的時候,其他時間基本不用操心。”
前期投資也就是池塘整理,河灘整理和山上開發水源以及後續管道造價。
可有一說一,農村種地嘛,又不是城裡蓋庭院。水管都不用考慮埋地下的,便宜的軟管,一千塊錢能整好大一卷。
而且,這裡開發水源也不一定是要用,而是以備不時之需。
再不濟,還有稍遠一些的河灘和底下的池塘呢,多個電泵的事兒。
最大頭也就是在修路了。
畢竟村村通的道路可以政府撥款,通往後山的路也可以等政策支援。
可唯獨這後山要種植不同的東西,那道路就得多修整幾條能通三輪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