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溫濤確實給王泉面子了,而且給的不小。
王泉帶著楊瑞去了幾個關係不錯的場子,人家看到王泉都是表現出一副熱情的模樣,可一聽說是來問詢白條價格的,報出的都是市場價,看王泉面子也才一公斤便宜五毛錢。
楊瑞把商山這邊的情況如實跟楊德軍說了一遍,楊德軍倒沒覺得不妥,反而說道:“白條不比副產,白條銷量更大,利潤其實並不算高,僅靠著薄利多銷。人家能給你一公斤便宜一塊五,那就是天大的面子。”
楊瑞走了,坐著冷藏車走的,跟著他一起走的還有二十五噸白條,因為最大的冷藏車也裝不下三十噸。
陪著楊瑞這幾天,王泉內心活動很多。
前世,林東帶他入行,從普通工人到最終的調貨小老闆。
現在,他主動入行,憑著記憶拉著林東多賺錢,卻僅限於豬副產品。
如果沒有楊瑞,他甚至不會去問白條豬肉的價格,以及銷售模式。
可一旦瞭解過後,他心動了。
豬副產品是賺錢,卻上不了檯面。
說白了,它只是豬肉製品行業中最低階的存在,幹最髒的活,操最多的心,卻承擔著最大的風險。
這麼說吧,從養殖源頭起,毛豬價格低的時候,養殖戶可以選擇繼續餵養,等待行情。白條行情不好的時候,屠宰場可以選擇少殺,規避風險。
唯有豬副產品的承包商,不管行情好壞,風險全部自己承擔。
要麼等你合約到期,要麼主動放棄保證金,抽身而走。
三彙集團的銷售渠道全國第一是人盡周知的事情,擁有如此厲害的銷售網路,卻不願意自己經營豬副產品,每個加工廠的豬副產品都要透過招標,承包出去。
再有銅鑼、雨師、中糧這些稍微次之的大集團,也是同樣的模式。
這不也是在規避風險嗎?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王泉第一次自我審視,重生後再次選擇豬副產品肯定沒錯,因為這是自己能夠快速起家的唯一途經。
可以後怎麼辦?
做一輩子豬副產品?
無非是做大做小的區別。
豬肉製品這麼大一個盤子,他又不甘心賺這種最低階的錢。
老家的三匯就是最好的例子,肉聯廠改制,私人承包之後,才有了三匯這個名字。
從一開始的屠宰賣肉,到肉製品加工的火腿腸,王泉依稀記得,三匯剛剛生產出火腿腸的時候,洛河當地百姓還不知道這玩意兒怎麼吃。
那年頭,宣傳手段很直白。
直接開著卡車拉一車火腿腸,大街小巷轉悠,後面車廂站幾個工人,不要錢的塞給路人,然後交路人怎麼吃。
就是這樣的宣傳手法,讓火腿腸短時間進入百姓之家,那時候,誰家有火腿腸,在小夥伴中間完全可以鼻孔朝天。
然後發展到冷鮮分割肉,各個部位直接幫你分割好,滿足任何人的任何需求,不用再挑來挑去。
再到現在的熟食,甚至還有自身的養殖基地,冷鏈物流。
他們的業務範圍將整條產業鏈全部包含進去了,還有精力去涉足其他行業,醫藥製品和地產都有三匯的身影。
這是人家能夠成為龍頭企業的原因。
這樣全球知名的龍頭企業,從肉聯廠到行業龍頭,也不過短短三十年。
王泉自己幾斤幾兩他比誰都清楚,他也不敢奢求太多的東西。
只是,現在他有了新的想法。
此時的生豬價格已經跌到谷底,不管是種豬還是仔豬,都已經是最便宜。他的記憶中,明年後半年,會陸續出臺扶持生豬養殖的檔案和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近十年罕見。
這是他進入源頭產業的最好時機。
如果有了自己的產業源頭,再擁有自己的屠宰場,再開闢出白條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