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不要去強求什麼,也不要去遺憾什麼。說點開心的吧,有了這些靈丹,幫你凝聚一鼎是足夠了。”張恭良溫言安慰道。
“真的麼?”提到凝聚一鼎,方桓頓時來了興致。
之前的三個月裡,無論方桓如何努力都無法凝聚一鼎,方桓覺得自己可能是太笨了。
“小師弟你在採銅時,吸收的靈氣太多,所以始終無法讓靈氣在體內聚合成鼎,如今有了這些靈丹的幫助,凝聚一鼎不在話下。”
“那我現在就凝聚一鼎!”
當日在穿雲峰,方桓看到張恭良以一人之力壓著四大宗門打,心裡難免有些羨慕,此刻自然是急不可耐。
張恭良笑著點了點頭。
兩人走到竹林裡,方桓盤膝坐下,張恭良從戒指中放出一尊銅爐,從裡面拿出一枚碧綠色的丹藥遞給方桓。
方桓接過丹藥後問道:“大師兄,這是什麼丹藥?”
“木靈丹,你在凝聚靈鼎時,體內的靈氣不停的壓縮,難免會有靈氣流失,這枚木靈丹可以助你更好的吸收草木靈氣。”
方桓點點頭,把碧綠色的木靈丹扔進嘴裡,閉上眼睛,開始嘗試著壓縮體內靈氣聚合成鼎。
張恭良則是站在方桓身邊,檢視著方桓的情況。
方桓凝聚的草木靈氣,平緩溫和,一般不會出什麼岔子,不像張恭良當年凝聚的是屍魔之氣,危險無比,一個不慎就會被屍魔之氣反噬。
一縷縷碧綠晶瑩的草木靈氣在方桓的四肢百骸流轉,最後匯聚于丹田,在方桓的操控下,一點點融合交匯,最終凝聚成一尊鼎爐形狀。
方桓最開始修行的時候,曾問過張恭良,為何要凝聚成鼎的形狀,別的形狀不行麼?比如桌子板凳什麼的。
張恭良無語了許久,才跟方桓解釋道:“鼎有三足,意為穩固,把靈氣凝聚成鼎可以讓靈氣更穩固,不至於在體內暴動不息。鼎身厚重,意為廣大,可以吸收容納更多的靈氣。而且鼎有震懾九州群邪的威能,所以凝聚靈氣成鼎,才成為最好的修行之法。”
鑄造九鼎之法,是上古時期人皇夏禹所創。
古籍《禹皇志》記載:
“上古年間,天將大水,神州陸沉,有夏禹者治理洪水,萬靈相助,三過家門而不入,平定妖亂,開鑿溝渠,以息壤鑄堤壩,以神尺丈海寬,遂止水患。黎民感其功德,奉為人皇。
禹登人皇大位,劃分天下九州,鑄造九鼎以鎮九州龍氣。
再創九鼎之法,留於後世,以求長生功德。鼎者,厚重也,可鎮九州龍脈,四海妖邪。”
此刻方桓體內的靈鼎,已經初具雛形,三足兩耳,鼎身碧綠,只是還有些虛幻,不曾凝實。
方桓不停地調動體內草木靈氣一縷縷注入鼎中,每一道靈氣注入,鼎身便凝實一分。
張恭良點了點頭,以目前一切的都很順利。
大概一個時辰後,方桓體內靈氣有了枯竭的跡象,但是靈鼎卻還是隻有一個虛影。
張恭良急忙從銅爐中挑出幾顆木靈丹遞給方桓,讓方桓服下。
丹藥入口後,立刻化作一道道帶著草木清新味道的氣流鑽進方桓腹中,不需方桓咀嚼吞嚥。
枯竭的靈氣再次充沛,繼續一道道被注入靈鼎虛影之中。
兩個時辰。
三個時辰。
張恭良已經給方桓服下了二十多顆木靈丹,但是方桓體內的靈鼎虛影始終沒有凝實的跡象。
方桓此刻額頭微微見汗,臉色有些蒼白。。
三個時辰不停呼叫體內靈氣,讓方桓氣血和精神消耗極大。
張恭良面色凝重,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不應該啊,一般人服用丹藥,十顆就足夠了,可是小師弟這……這小傢伙的體質好像不太對啊,這些靈氣進入身體後……好像在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