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檯除了尚書令外,還會有負責某一方面事務的尚書僕射,以及六名專管某項事務的尚書,和配屬的尚書郎。
漢室朝廷裡的尚書檯,並沒有尚書僕射……這個職務適合安置老臣。
公卿位置尚且填不滿,尚書僕射這種養老的加官,目前還用不上,所以始終空缺。
兩名尚書僕射空置,六曹尚書其實只有三曹尚書,分別是蔣琬、李朝、鄧芝,蔣琬是選曹尚書,陳祗是選曹尚書郎。再其他的尚書郎屬於添頭,在帝國初期,這類尚書郎不算什麼人物。
而陳公國革新、更易官制,尚書檯這種位卑權重的中樞要職正式得到認可,隸屬布政司。
有吏、禮、兵、戶、工、刑六廳,轉換到漢室朝廷,這六廳就是尚書檯的六曹尚書。
陳公國是王國級別,三司是正二品機構,主官即正二品,副官從二品;六廳主官是正三品左侍郎,副職從三品右侍郎,以及正四品侍郎。六廳設有二十四局,主官為正五品中郎,副官正六品員外郎。
官制衝突就此出現,陳公國奉行先秦禮法,日常以左為尊,即虛左以待典故的原由;左是陽,是吉事,平日以左為尊;而兵戈之事是凶事,是陰事,以右為尊。
而漢制,以右為尊。
從軍制上來說,彼此是一樣的,右將軍地位是稍稍高於左將軍的;右臂握劍,左臂持盾。
現在關羽主政,必須對尚書檯進行調整,改制也要一步步改,尚書檯依舊是那個位卑權重的尚書檯,不可能給尚書兩千石的官秩。
關羽參考陳公國的官制革新,做了一個尚書檯改革表,以及人事變動計劃來找黃權。
南宮,尚書檯。
黃權細細審視這份尚書檯相關的人事任命,和部分名稱改變。
尚書檯會新增加尚書僕射一人,以關羽舊部議郎郭睦升任,作為黃權的副手,一同管理尚書檯。
同時六曹尚書全部滿員,更改名稱,吏部尚書蔣琬、禮部尚書許慈、兵部尚書鄧芝,戶部尚書李朝、工部尚書蒲元、刑部尚書龐宏。六部尚書的副職,稱之為右侍郎,以右為尊。
這一輪改制中,原來的選曹尚書郎陳祗……被關羽一腳踢出尚書檯,具體該如何任用,關羽也沒做處理。
典型的管殺不管埋,陳祗的仕途如何,關羽一點都不在意,將十分的不在意。
黃權細細研究,陳國的布政司有六廳二十四局,布政司的主官稱之為布政使,正二品;其下有從二品左布政使、右布政使。
目前陳國布政使空缺,這是給陸議留著的;左布政使蘇則,右布政使嚴鍾。
參照陳國新官制,尚書檯也應該在尚書令之外增加相應副職。
可是問題很明顯,陳國有頒佈詔令的宣政司……這個宣政司才相當於大漢的尚書檯,或者說大漢的尚書檯加上丞相府、大將軍府,等於陳國的宣政司、布政司。
大漢的尚書檯,既有宣政頒佈詔令的職權,這個宣政頒佈的職權從來都不完整,由丞相、大將軍承擔部分領導職務;也有不完整的佈政、施政職能,這部分職能也被開府的三公、大將軍之類分擔、攝取。
所以兩相對比,尚書檯職能複雜,混合在一起,顯得非常權重。
後漢政變,第一時間都是控制尚書檯,從尚書檯釋出詔令;其次才是奪取兵權,再然後相對體面結束政變。
而陳國細分職能,尚書檯職能被拆分為三部分,收納奏摺、謄抄、傳奏的權力被轉移到通政寺;宣政頒佈詔令的權力單獨組建為宣政司;剩下六曹職能發展為完整的布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