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的燈光很亮、似乎也很熱,腦袋莫名的有些空,就好似神遊在外一般。
李唯感覺到自己的手在拉著小提琴,身體隨著音樂擺動的幅度、輕重緩急的節拍、臉上的表情都好像是被編輯好的程式一般,與彩排、練習時如出一轍。
表演很完美,但是他現在的這個狀況,怎麼想怎麼有點詭異。
‘是因為緊張才會這樣的嗎?’
以前英語演講的時候,因為臺下的人太多所以過度緊張,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只知道自己的嘴在機械性的背誦已經被他練習到滾瓜爛熟的稿件。
而本人則像是旁觀者一樣,想著別的事情,任憑身體自己完成這一系列的舉動,然後倉惶的從臺上逃竄下來。
不過···現在這種感覺少許有點不同。
不能說是身體完全自己在行動,他的腦子也留了部分地方給他去思考下一個小節是什麼,下一步應該幹什麼,應該做出什麼動作來符合這裡的情景。
很忙的同時,也很放鬆;腦子高速運轉的同時,也什麼都沒想。
這種狀態很神奇···
‘一心二用?’
又花了三個小節的時間去思考,李唯覺得應該就是這個答案沒得跑了。
果然,優質人才有著優質人才的煩惱。
別人興許會在這種臺上緊張、自顧不暇,但是他卻可以在發呆的同時完美的做好所有的東西。
‘這就是天才所要面臨的苦惱嗎?因為太強了,所以總顯得自己有些漫步盡心沒有全力以赴?’
‘唉,天妒英才。’
對,李唯心裡確確實實就是這麼想的,甚至對於這種說出去會被人暴揍的話,都沒有什麼感覺。
‘我這都是是實話啊?’
現在帶上稱號的他的腦回路確實就是這樣的。
又過了一會兒,李唯隨著演奏的頻率,緩緩的、儘可能不突兀的深吸一口氣。
沒有辦法,臺上的氛圍太緊張了,導致他這種人都難免有些呼吸苦難。
雖然在臺上一般人除了聽清自己的聲音以外基本上很難注意到別人的聲音,但是有著聽覺強化的李唯,卻並不需要為這種事情而擔心。
他可以清楚地聽到臺上所有人演奏的聲音,甚至只要他想,他可以分辨出所有聲音的來源。
不過,目前沒必要這樣做而已,而且這樣做對他沒有任何的好處,萬一因為分心作大了,影響了整體的演出效果可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就是因為能聽到的聲音有些多,所以哪怕心裡不緊張,但是身體上還是有著少許緊張的本能反應。
就比如說,坐在他樂團第三排從左往右數第四個小提琴演奏者的腳,就一直在‘噠噠噠’逆節拍的顛著,有些煩躁。
這便是耳朵好用的壞處了。
不過話雖如此,在團體協作的時候,多聽一聽旁邊人的聲音其實是有好處的。
因為當一個人過度投入的去進行演奏的時候,難免會有控制不住節拍的時候,就是他李唯也不例外。
一旦過度投入,嚴重帶入了‘個人情感’,比如‘這首曲子就是在歌頌我的帥氣’抱著這樣的心態,全身心的投入去演奏的話,當事者拉小提琴的時候興許沒有感覺,但是一旦被錄下來,或者是旁邊有人在聽的時候,就不難發現,其實難聽的一批,甚至有些慘不忍睹。
節拍混亂,輕重音不分,甚至偶爾還會夾雜著很多的錯音。
所以在演奏曲譜的時候,投入與分離的‘度’很重要。
需要投入的進行表演,但卻不能過分的投入導致演奏失去了原有的嚴謹性。
個人獨奏如此,協奏更是如此。
所有的伴奏都是為了鋼琴主旋律所服務的。
祝叄也是個人,不是一個節拍機器,他的節奏興許會因為演出場地的不同、臺下觀眾的反應以及各種不可控制的因素而產生變化,這時候如果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伴奏與主旋律之間必出現問題。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時候需要的就是指揮的微操與主伴奏的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