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走到朝門外邊一個石頭上用仡佬語高喊:“各家各戶聽著,來的是我們窮人的隊伍,是好人,是好人,快咣狗!趕快咣狗!”
聽到三叔的喊聲,江大公出來了,江大哥出來了,么姨媽出來了,趙大伯出來了,好幾家用仡佬語咣狗,狗不叫了,在主人家門口伸出舌頭,搖著尾巴走來走去。
三叔又用仡佬語喊:“周興發,周興發,我們不準狗咬,要叫雞叫嘛!”
周興發聽到三叔喊,跑到院壩側邊“咯咯喔,咯咯喔”地逗公雞叫。
周興發是寨上出名的逗雞王,從小學公雞叫,逗公雞叫,學得如同真公雞叫一樣,這次他一學公雞叫,家家戶戶的公雞都叫起來,有的連叫六七聲。
連長說:“同志們,聽到了嗎,老百姓的公雞叫了又叫,這是為什麼呵?”
一個戰士說:“是歡迎我們吧!”
連長從院壩裡走下石梯,走到三叔前面說:“老鄉,我們要往前趕路,今晚在你們寨子裡住上一晚上,如果方便,我們住在老鄉家裡,如果不方便,我們就住院壩裡。”
三叔說:“方便,方便,我帶你們看幾家,你們就可以住下。”
連長和警衛員跟著三叔,三叔帶連長先看么姨媽家的廂樓,連長在廂樓板上走了幾步說:“這裡睡十二個。”
三叔說:“我們沒有穀草鋪鋪,只有包穀草。”
連長說:“麻煩老鄉,包穀草也可以。”
三叔對么姨爹說:“你去背一揹包穀草,比好睡鋪的長短,用鍘刀鍘齊,鋪成十二個人睡的地鋪。”
么姨爹二話沒說,拿起背架子,揹包穀草去了。
三叔領著連長和警衛員來到自家的廂樓上,三叔在前,連長在中,警衛員在後。
連長上樓一看,拍著三叔的肩膀,伸出右手大拇指說:“好樣的,老鄉!好樣的,老鄉。”
又說:“這裡也住十二個人。”
三叔帶著連長、警衛員找住處,院壩旁四個戰士正用小洋鏟挖火坑,四個戰士在挑水,三個戰士從口袋裡抖出石灰,一邊抖一邊拌,石灰拌好了,一個戰士抬盆,四個戰士拿大筆,在江家、周家、潘家、劉家板壁房的板壁上寫字,一邊寫一邊念:“耕者有其田”,“脅從不問,首惡必辦,立功受獎……”。
有兩個戰士在寨子邊站崗,一個戰士在發火,兩個戰士在淘米做飯,一個戰士向老百姓買白菜和蘿蔔,二個戰士坐在院壩裡看行李,四個戰士分成兩個組訪問老百姓。
二個戰士到了王喜明家門口,聽見屋裡正在說話,一個戰士走上前敲門喊:“老鄉,請開門,請開門。”
說話聲沒有了,也沒聽見腳步聲,無人走過來開門。
戰士又輕輕喊:“老鄉,我們是窮人的隊伍,是打地主、分田地給窮人的。”
王喜明家的門還是不開。
媽媽聽到喊聲,走過來敲了兩下門說:“週二姐,開門吧!這些人是好人,是好人,不要怕!”
週二姐開了門哭著說:“三娘,不是我不開門,見不得人呀!兩個姑娘沒有衣服褲子穿,害羞人呵!”
媽媽對兩個戰士說:“對不起,不是她不開門,她家兩個姑娘沒有衣服、褲子穿,坐在火邊烤火害羞,對不起,對不起!”
兩個戰士一看火邊,一個十三四歲的姑娘和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一絲不掛坐在火邊的木凳上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