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勝利者姿態走進稷下學宮的趙王,卻沒想到,有一場比戰爭還要艱難的辯論,正在等待著他。他更沒有想到,被恭敬而禮貌的老夫子們歡迎進這座學術殿堂之後,等到再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三天之後。
這三天三夜的時間,在後來的帝國曆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稱謂,被叫作“稷宮論道”。
稷下學宮的這次坐而論道,對於後世的文化和思想發展,具有無與倫比的重大意義。在後來的無數史官和學者心目中,都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對中華文化起源的總結,更是一次承前啟後的繼承和重大發展。
只不過,當時的人,還運遠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當趙王走進去,那扇沉重的大門關上,把一切的世間繁雜都隔絕在了外面。一扇普通的木門,便隔絕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有一些影響深遠的起源,就從此刻開始了。
而在這三天的時間裡,趙軍兩次決戰的勝利,已經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天下,各諸侯國局勢風起雲湧,不可避免的又有許多大事發生。
燕國王都薊城。剛剛坐上王位還沒有捂熱乎的燕王丹,臉色蒼白的看著他的大臣們,君臣之間愁眉苦臉,一籌莫展。
誰能想得到,趙國軍隊的攻擊態勢竟然如此猛烈。本來以為紫荊關只要加強防守,怎麼也能擋的住他們。然而,一戰之下,六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大將寧虎以下將校,也死的差不多了。剩下大約不到幾千人,退後百里,逃到了燕山以西的歸雲嶺一帶,才算勉強保得性命。
急如星火的緊急戰報送回來的時候,燕王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連續看了三遍之後,不禁氣急攻心,一口鮮血噴出來,差點兒昏過去。
宮中內侍們手忙腳亂,開始去傳達王令,召集所有大臣們進宮議事。而等到這些人都來的差不多以後,燕王丹才勉強平息下心頭的煩躁不安。
急匆匆趕來的燕王廷文武大臣們,在路上大多數都已經知道了前方兵敗的訊息。沒有人還能保持平靜。毫無疑問,和在齊國的戰敗相比,紫荊關戰場上的失敗,才是最致命的。
然而,即便都明白接下來的事態將非常危險,但是商議了半天,卻仍然是苦無良策。根本就想不出一個可以扭轉不利局勢的辦法。
實在是太棘手了!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燕國和趙國的關係本來不錯,曾經同仇敵愾,共同抵禦過胡騎的侵襲。幾十年前,兩國將士們之間具有鐵血般的情誼。之所以造成今日的局面,也許只能怪死去的那位燕王聽信了秦國人的挑撥,趁人之危,刀兵相向。如今卻悔之晚矣!
當然,現在說這些已經於事無補。燕國的大臣們都低著頭,各懷心思。每個人都很清楚,如果趙國軍隊以這種勢頭自紫荊關繼續進攻,而齊國方向也趁機起兵來複仇的話,那麼燕國就真的要面臨亡國之禍了。
“你們就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擊退趙軍了嗎?”
從太子丹變成燕王丹的這個年輕人,短短几天的時間,就瘦了一圈兒。他的眼睛裡透出無盡的焦慮。有時候他甚至懷疑,自己付出那麼大代價坐上這個王位,到底值不值得呢?
下面的大臣一片緘默。現在還有什麼好法子可想呢?不到一年的時間,接連三次大敗,總共損失了將近十萬人馬。對於總共也不過二十來萬軍隊的燕國來說,這是不可承受之重。站在最前面的燕國相,暗自嘆了口氣。在這個危急的關頭,如果燕王得不到眾人齊心協力的幫助,那麼這個國家滅亡的將會更快。
“大王,現在大敗之下,軍心渙散,想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扭轉戰局,已經變得十分困難。為今之計,只有不惜一切代價求助於外援的幫助了!”
燕國相蒼老的聲音裡透出幾分疲憊和無奈。看到這個深孚眾望的人站了出來,大家都抬起頭,想要聽聽他的見解。如果有希望,誰會願意接受失敗的命運呢?燕國一旦滅亡,他們都將失去一切。所以就算是再艱難,終歸是要拼盡全力最後一搏的。
“請求外援?國相大人,現在誰會幫助我們呢?”
燕王急迫的問了一句。如果說在眼前的這些人裡還有誰會帶給他希望的話,也就只有這位和他具有特殊關係的國相了。這是他最後的期望,也是他最後的依靠。
“如果大王願意聽從老臣的建議,老臣自然言無不盡。一切為了燕國社稷,即便其中有違背先王意志者,也請大王和諸位勿要多怪!”
燕國相皺著眉頭,掃視了一遍四周。燕王和其他人紛紛點頭,示意他快說。都到了這個時候,眼看要火燒眉毛了,就不必有什麼禁忌了。
“國相有何良策,但說無妨。不管行還是不行,我自有決斷!”
“好!為今之計,面對趙軍的強勢威脅,只有最強大的力量才能與之相抗。而在老臣看來,能夠解燕國之危者,可從三個方面著手,以保證萬無一失。”
“國相快快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