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您講的對:孩兒一生不學好,性子暴戾,天性好殺……孩兒不孝,未能在您老人家面前盡孝,有愧於您的養育之恩,但好在孩兒如今為國征戰,抵禦外辱,總算沒給您丟臉,沒給我王家丟臉,沒有辱沒祖先威名……阿爹,今兒,你是罵不成孩兒了,就讓孩兒一件件地講給你聽。”
王世榮邊說邊開啟盒子,旁人一看,不由的大失所望:盒子裡裝著一縷縷頭髮,每一束頭髮都用一張小紙包裹著。
拿起一束頭髮,開啟看了眼紙,笑道:“這是孩兒在淞滬會戰時,孩兒親手斬殺的一名敵寇的頭髮。孩兒記得,這是孩兒第一次上戰場,當時孩兒一戰殺了三個小鬼子……”
說完,用這張紙把頭髮包好,放在桌上,又拿起另一束頭髮,開啟紙張,看了眼,笑道:“這是孩兒在第一次長沙會戰時,孩兒親手斬殺的敵寇。孩兒記得,當時孩兒奉命堅守一個小山頭,阻擊敵人的攻勢。當時,孩兒身負重傷,右臂被鬼子的三八大蓋打了一槍,對穿。恰好一個鬼子撲過來,孩兒當時也沒多想,就想著死也要多拉一個墊背的,結果,嘿。嘿。孩兒單手箍死了這個鬼子……”
“這是孩兒帶人退出南京,中途休息時,遇到一夥鬼子的偵察兵,在混戰中,孩兒右胸被打了一槍。當時,一個鬼子一刀刺向孩兒,孩兒也是本能的左手抓住鬼子的刺刀,右手胡亂抓起個東西砸鬼子的腦袋,結果,那個鬼子被孩兒拿石頭砸死……要不是三眼貓他們忠心,拼命保護,孩兒講不到那個時候就走了。阿爹,講起來你也許不信,孩兒在昏迷時,是真的看見了牛頭馬面,孩兒被他們押著走向鬼門關,可孩兒走著走著就想到家裡還有妻兒等著,我王家還不夠強大,孩兒不能死,於是,孩兒掙扎著跟他倆大幹了一架,結果,讓孩兒逃脫了……”
一樁樁,一件件,全都是王世榮為國征戰的功績,雖無大勝的大功,可這三十七束頭髮,代表著三十七顆親手被王世榮斬下的鬼子頭顱。以少積多,無不說明王世榮是位抗戰英雄,是王家人的驕傲。
聽著落淚,聞之動容。
整整兩個小時後,王世榮把所有故事都講完了。笑道:“阿爹,頭髮的事給您講完了,孩兒身上的傷是怎麼來的,就不跟您稟報了。怎麼樣,孩兒還算條漢子吧。嘿。嘿。您老人家要是還活著,這次鐵定不會罵我了吧。至於您老這個仇,您老放心,他們最好求神保佑別被我發現蛛絲馬跡,否則,孩兒在您面前立誓:定要將他全族斬盡殺絕,否則,孩兒絕不苟活。”
觀眾們一聽這話,立馬就明白,王世榮把懷疑的目標指向了另外三家,一時間,大家看向另外前來參加葬禮的三家家主,目光都怪怪地。
王世榮就是王世榮,雖說在外面經歷了大風大浪,習性沉穩了很多,可這好殺的性子是怎麼也改變不了。這不,磕了三個響頭後,打眼掃了圈周圍,猛地一指旁邊的道士,道:“老道士,老子軍務在身,時間不多,你講,現在是不是出殯的好時候。”
看著他兇光大盛的盯過來,再想想他那好殺的名聲,老道士怎麼敢違背,立馬將迷信扔到了一邊,裝模作樣的拿手指一算,趕緊點頭笑道:“大爺,您看的真準,現在正是出殯的最好時機。”
“那你還等個鳥啊。給你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後出殯,耽誤了,老子血洗了你道觀。”
這次,老道士不敢點頭,而是回頭看向王世華:你王世榮不好惹,可王世華更不好惹。
在眾人的目光中,王世華點點頭:本來就被王世榮壞了規矩,推遲了下葬的時間,現在,還算個屁的時間啊。
老道士這才點頭答應。
王世榮恭恭敬敬地給王吉安磕了三個響頭後,看了眼周圍,來到王田氏身前,跪下,邊磕頭邊說:“阿媽,孩兒打小頑劣,讓您老沒少操心。這些年,孩兒在外面為國出力,無法在您老身前盡孝,今兒,孩兒給您老磕頭賠罪了。”
王田氏一手捂著嘴,一手拉他,卻怎麼也拉不動他。一直等王世榮磕完頭後,起身,她才雙手顫抖的摸著王世榮的臉,哽咽道:“兒啊。這些年苦了你了。在外面沒少吃苦吧。”
“阿媽,孩兒在外面過的可好了,沒吃苦。”男子漢大丈夫,報喜不報憂。王世榮怎麼可能說出在外的艱辛,不過,從他剛才對王吉安的話語中就可聽出,他是幾經幾死,真正的刀尖上過日子。
又跟王田氏說了幾句,好不容易讓王田氏不落淚了,王世榮將古玉珍扶正,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給古玉珍磕頭,驚的古玉珍一把讓開,可王世榮卻起身讓她站好,然後,跪在她身前,笑道:“玉珍,多餘的話我也不講了,就憑你在家艱辛,又為我王世榮生了個胖兒子,就該受我三拜。”
“我在家不辛苦,二叔和大家對我都很好。”
王世榮笑了笑,沒出聲,磕頭。
起身,看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小屁孩站在古玉珍身邊,拉著古玉珍的衣袖,畏畏縮縮地看過來,王世榮笑著一把將他抱起,問道:“這是我兒子。”
“恩。”古玉珍趕緊擦了下眼淚,笑道:“他從出生後就沒見過你,有些認生,你別介意。”
“哈。哈。好兒子,來,讓阿爹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