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使者,外臣鄭民始拜見大明天子萬歲。”
見到朱道樺的目光看過來。
鄭民始急忙扣頭拜見。
“你是朝鮮國王的使者?”朱道樺微微皺了皺眉頭,遼東之戰,朝鮮恐怕也要被捲入其中。
而在這之前朱道樺也沒有怎麼去理會這朝鮮一國。
因為朝鮮這個國家國窮民弱,做生意也賺不到什麼錢,接受其稱藩也沒別的什麼好處,再加上朱道樺有別的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朝鮮國就這樣被忽略了。
不過現在人家主動找上門來了。
朱道樺倒也不會避而不見。
“外臣此次前來,乃是聽聞天子前來,特來拜見,另朝鮮乃大明舊藩,後因清韃逼迫被迫稱藩清廷,不過朝鮮諸國上下都是心向大明的”
朱道樺擺擺手:“此事稍後再議。”
隨後常英瑚上前道:“貴使請來,皇帝陛下會在適當的時候召見。”
朱道樺現在最關心的當然不是朝鮮。
而是戰場的情況。
從長江口出發,在海上漂了好幾天。
朱道樺當然想要知道前線打得怎樣了。
就在朱道樺抵達進駐旅順行在的時候。
前線的戰報也第一時間傳來了。
圍繞著一個小小的鐵嶺屯堡,雙方各自集結了上萬大軍。
“圍住了上萬八旗之民,看來清韃的盛京將軍不想放棄這上萬祖宗之民了。”
陶必銓笑道。
朱道樺冷笑一聲:“不想放棄那就拿人命來填吧,朕本來還擔心他們利用滿蒙的遼闊和咱們周旋,這可有點麻煩。”
確實,如果清軍不主動決戰,而是採取襲擾戰術,利用滿洲的深山老林和蒙古草原來和明軍周旋,拖延時間的話。
那明軍想要取全功還真的不太容易。
畢竟明軍雖然有騾子兵補充了一部分陸上機動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終究是數量太少。
沒辦法像是清朝這樣擁有一支大騎兵軍團。
因此對上這種在馬背上的敵人,還真的是“易敗難滅”,倒是和宋朝的情況差不多了。
“周旋便周旋,皇上,咱們可控著大海,這遼東海岸線縱橫數千裡,何處不能打?”
“派遣艦隊去襲擊寧遠、錦州等地,步軍步步為營,逐步北上,壓縮其生存之空間,破其城,逐其民,毀其家園!這清韃要麼就棄地而走,要麼就只能聚集大軍與我決戰了。”
兵法有云,攻其之必救。
對於清朝而言。
八旗就是根本。
而滿洲是八旗的根本。
如果不想眼睜睜的看著大明在遼東逐步推進,屯田設堡,將他們的根本之地逐步佔領,蠶食,那就只能開打了。
不過打的話.
恐怕大機率是來送死的。
“復遼之戰是必勝的,關鍵是如何重創清韃,滿蒙如此之遼闊,他們還有不少迂迴的餘地,復遼成功之後,後續必然還有戰鬥。”
這是必然的。
朱道樺自己也不做一戰把八旗全部滅掉的幻想。
對方又不是機器人,明知不敵還要騎著馬來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