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3年。
大明光復二年八月。
大明天子朱道樺正式祭告太廟,發出檄文,宣告要率百萬大軍,掃北復遼,以報一百多年來的國仇家恨。
第二天,他就率領天子近衛軍一萬兩千人,離開了應天皇城,登船東下,在松江府檢閱了第一批前往遼東的十個旅三萬餘人,親率四萬多眾乘船泛海北上,目標旅順港!
大明朝這邊這麼大的動作,自然是不可能無聲無息進行的。
別的不說。
光是要準備這四萬多大軍的軍需物資登船就要好幾天,再加上大軍登船,怎麼也要個十幾天才能做好完全準備,另外現在現在雖然大明朝有了蒸汽輪船了。
但受限於航程,這種跨海遠征用的還是帆船。
帆船是要等待出海的時機的,要看天氣的。
不然大軍在路上遇到颱風之類的極端天氣,那可不就完犢子了麼。
所以在大明這邊公開宣告要掃北復遼,大明天子親征遼東的時候。
北京皇宮內,乾隆的眾滿洲大臣已經亂哄哄的爭論了起來。
面色蒼白,看起來越發瘦削,好像一陣風就能吹走的乾隆皇帝頭隱隱作痛,更讓他頭痛的是下面頂戴花翎的官員們正吵作一團。
“滿洲祖宗之土,不可棄之,當立刻提大兵出官,增援遼東!與逆明決戰故土!”
“不可!不可!滿洲荒蕪,大軍出關,糧草物質從何處支應?”
“可取之朝鮮!”
“朝鮮地狹人多民窮,豈有能力支應大軍物質?更何況朝鮮乃是外藩,逼迫過盛,萬一朝鮮依附逆明豈不讓局勢更加難辦?”
“大軍出關,北京如何守?教匪大軍已兵臨直隸!”
和珅、和琳、阿桂、勒保等幾名大臣正在爭論。
這大清朝現在的局面可真的糟糕到了極點。
北京城內的百萬八旗頗有點坐困愁城的意思了。
南面是咄咄逼人的天國大軍。
北面是要發誓要掃北復遼,報仇雪恨的大明天子親征的明軍精銳。
這南北夾擊之下。
大清朝的命運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了。
現在的大清朝也到了命運抉擇的時候。
是要固守中原,還是要退守盛京?
中原能不能守住?
盛京能不能守住?
若是兩個地方都不守.....大清要去哪裡?
難道要逃到草原上?
這百萬八旗,到了草原上吃什麼,喝什麼?
而且一百多年的養尊處優。
八旗子弟們還能吃得了這個苦嗎?
也許現在唯一的好訊息就是教匪擋住了逆明北上的路。
而教匪的作為無法得到士紳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