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大明的技術能力當然不可能在現在製造出真正的無畏艦。
無畏艦是現代戰列艦的始祖。
無畏艦的分類來源於英國海軍於1906年開始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HMSDreadnought)。它取消了以往戰列艦上的二級主炮,僅裝備了同一口徑統一倍徑比的主炮,以及少量用於防禦輕型軍艦的小口徑副炮,使用高功率蒸汽輪機做動力,採取統一火控方式進行遠距離作戰。
即便不算日後發展出來的(早期)無畏艦、超無畏艦、後日德蘭型無畏艦、條約型無畏艦、高速無畏艦。
單純就看狹義上的無畏號戰列艦。
那也不是現在的技術條件能夠製造出來的。
無畏號戰列艦艦長一百六十米,艦寬二十五米,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頓,滿載排水量兩萬一千噸,航速可達到二十一節。
動力系統採用的也是燃煤蒸汽鍋爐,滿功率可以達到兩萬兩千五百馬力。
這樣的技術指標,是絕不可能在1792年這個時代能夠達到的。
事實上。
朱道樺腳下的這一艘鐵甲艦從技術水平上來說可能也只是堪堪達到了五十年後各國相繼研發的覆甲艦的水平。
只不過在戰艦的研發過程中,船型、火炮的佈置等。
都是在經過了不斷的迭代最佳化之後才達到最優效果的。
而朱道樺卻直接模仿了無畏艦的一些特點。
比如說中軸線主炮佈置,旋轉炮塔,流線型船身等。
這些特徵符合無畏艦“全重形火炮戰列艦”的部分特徵。
但是在具體的技術能力上。
以大明朝現在的水準,別說是無畏艦,就算是大型全鋼戰艦,也是製造不出來的——往復式蒸汽機的動力輸出不足以推動這樣的鋼鐵巨獸,大明的鋼鐵產量也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大型戰艦的生產和製造。
因此。
朱道樺現在腳下的這一艘戰艦隻是“防無畏艦”,吸收了無畏艦的一些特徵。
這一艘被命名為“鎮遠將軍號”的戰艦事實上並不是全鋼艦。
而是一艘“木鋼複合艦”。
在一些關鍵的承重件上使用鋼鐵,船殼使用的是內層橡木外層鋼板的結構。
這種船型被命名為“鎮”字級。
標準排水量三千噸,滿載排水量五千噸。
長八十米。
寬十六米。
採用了120毫米三聯裝主炮,都是最新研發的後裝炮,三個主炮的炮塔布置在戰艦的中軸線上,除此之外還在船艦兩側各安裝了三個50毫米口徑的速射炮炮塔,這種火炮同樣是後裝炮,發射速度會主炮更大,用來防禦一些快速輕型艦。
這艘試驗艦的航速達到了18節。。
在速度上是遠超過了風帆戰列艦了,明軍普遍裝備的用來巡邏偵察的單桅縱帆船快速艦的航速一般也只能達到15節,還是得在順風的情況下。
雖然說比起一百年後才誕生的真正的無畏艦還差得遠。
但這一艘軍艦也毫無疑問是劃時代的革命性武器。
對上現在歐洲諸國的風帆戰列艦完完全全是有代差性的優勢。
不過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