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四不由得怒罵道。
“韃子恐怕還有一層盤算,經過這一番劫掠,綠營上下得了好處,軍心士氣也算是鼓舞起來了...”
劫掠本來就是歷史上許多軍隊為了維持軍隊士氣和作戰慾望的手段之一。
後世的剃頭聖人的湘軍就常常用這種手段來激勵士氣。
朱道樺也是皺著眉頭。
“軍糧夠嗎?”
顧松聞言搖了搖頭:“我軍初定南安府,軍糧只能透過梅關古道陸路運送,運送量本來就不大,維持幾萬大軍尚且需要僱傭好幾萬民夫,如果是一百多萬人....”
“現有的糧食能支應多久?”
朱道樺問道。
“我軍囤積了一年的軍糧,若是要支應百姓的話,怕是....十幾天就消耗完了。”
“可否加強運輸?”
“梅關古道太過於狹窄,運輸量很難支撐上百萬人的消耗。”
朱道樺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
“韃子還真是給我們出了個天大的難題啊。”
朱道樺嘆了一口氣。
一百多萬人。
怎麼養?
“都說說吧,要怎麼辦?”
放棄當然是不可能放棄的。
先不說這一百來萬贛州百姓足夠將蘭芳省的人口翻番,一下子就能佔據整個婆羅洲的中部,把土著擠壓到北部和南部。
就光是接納這一百來萬百姓帶來的輿論影響。
就足以讓朱道樺重視了。
“可以先把難民組織起來,避免混亂。”
“對,形成流民可就麻煩了。”
“王上,這糧食過不來,我們可以組織百姓過去啊,翻過大小梅關也就一兩天的事。”
“先到了南雄州,有水路運糧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關鍵是這些百姓要如何安排,廣東人口稠密,已沒有耕地能分配了,總不能一直養著吧?”
“安排去蘭芳如何?”
“殖民地司做好了安排一百多萬人的準備嗎?別的不說,一百多萬,壯丁至少有三十萬吧,三十萬條火槍,還有農具、藥物、衣物等等,壓力不比準備一百多萬人的糧食小。”
“一百多萬人啊,這可不是小數目。”
以現在大明的實力,要妥善安排好這一百多萬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道樺坐在座位上,手指敲擊著桌面,聽著麾下官屬們的議論。
不得不說。
乾隆這一招確實成功拖慢了他的腳步。
按照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