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此之前,她便注意到滄州的北邊,就是此前鬧旱災的寧州。
如果把滄州的水,調到寧州去。
一來可以分開一些滄州的主河流。
二來寧州也就減少了旱災的可能性。
可以說一石二鳥了。
趙若璃看著這摺子上的內容,感慨著:“沒想到蕭先生能夠想出如此新穎的想法。”
蕭荀這時卻說道:“其實這方法並不是老臣想的。”
“噢?”趙若璃有些好奇:“難不成是清月?”
“也不是。”蕭荀尷尬的笑了笑:“其實是清月的教書先生。”
趙若璃聽後有些驚訝,她接著問道:“就是那日,我在房門口看到的那位公子是嗎?”
“正是。”蕭荀回答:“今日他來府上,準備教月兒,而清月見我正想著這治理滄州水患之事,於是便去討教,而這兩個方法也都是清月的教書先生提出的。”
他也有些尷尬的慚愧道:“沒想到,我這教書幾十載,連一個年輕人都不如。”
趙若璃連忙安慰著:“先生不必自責,這不正是恰恰說明了我們大慶人才濟濟,一輩接著一輩嗎?”
蕭荀聽後,也樂呵的點點頭:“確實。”
趙若璃隨後問道:“清月的教書先生姓甚名誰,先生可知?”
“名叫薛牧。”
“薛牧.”
趙若璃不由得唸了一聲。
她看向蕭荀:“這事你先暫且不用和他說,待日後我會好好感激他。”
“是,長公主殿下,那老臣就先行告退了。”
“晴兒,送蕭老先生。”
“是,長公主殿下。。”
沒過多久,蕭荀便離開了寢宮。
晴兒也重新回到了趙若璃的身旁。
這時,趙若璃說了一句:“晴兒,去找一下蒙摯將軍,讓他查一下這個叫薛牧的人。”
“是,長公主殿下。”
等晴兒走後。
趙若璃又看著手上的摺子,上面的內容和自己剛剛在地圖上畫的橫線,倒是形成了呼應。
不知怎麼的,她忽然回想起那天薛牧投壺的場景。
“薛牧.”
薛牧當然不知道,他隨口一說的治水患方法,已經被趙若璃寫進了奏摺裡,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乘上去。
他給蕭清月科普完南水北調的方法後,這時間也不早了,便準備回家。
回到家裡,恰好冷媚和徐如嫣做好了飯菜。
“公子,你回來啦?”徐如嫣高興道。
薛牧好奇著:“今日做了什麼飯菜?”
冷媚解釋道:“有你愛吃的。”
“哦?真的嗎?那我可得好好嚐嚐了。”
說著,薛牧便坐了下來。
徐如嫣給他夾了一塊肉,解釋道:“公子,你最近太忙了,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