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三忠在李成棟進攻廣東時,一同組織了抗清勢力。
連李成棟也沒料到,明明憑几十名騎兵便搞定了廣州城,滅了紹武帝,周邊地方義軍的抵抗卻是恁般殊死激烈。
李成棟與嶺南三忠所率的義軍,進行了多番激烈血,損失慘重不說,就連李成棟本人都差一點被義軍一炮給崩死了。
胯下戰馬都被義軍炮火炸成了一堆渣渣了,李成棟從血泊中爬起來,腳下踩中溼滑的血肉又摔了個大馬趴。
嘴裡仍不服軟:“爾等宵小竟敢對某家開炮,忘了某家可是製造過嘉定三屠的人!”
他的吼聲被炮聲淹沒了,陳子壯當然知道李成棟是製造嘉定三屠的劊子手,故而他的抵抗根本是決死的,完全不留後路。
李成棟對義軍的防禦強攻不成,白白在防禦圈外堆砌了大量的屍體,便想起了捉拿義軍家人押到陣前威脅這一妙招。
義軍固然也防著敵人這一手,分別把家中父母妻兒帶在陣後,然而他們還是低估了李成棟的殘忍,也忘了每個人不知有父母妻兒,還有九族,甚至是十族。
同為嶺南三忠之一的張家玉有個表弟名叫李郝思,李成棟找到李郝思時也挺奇怪的,不是有句話叫做打仗親兄弟嗎,李郝思這麼年輕為啥沒參加義軍呢?
李郝思回答說自己參加了,且包括佈置防守都有他的參與,不過自己怕死,後來又逃出來了。
李成棟一聽眼睛一亮啊,便許諾給了他一大片田地,看他能否幫到大軍什麼忙把義軍給滅了。
李郝思一聽能得到田地,自己不是發了麼,便很痛快的把自己表兄和無數同鄉組成的義軍給出賣了。
嶺南三忠都是大明的精英,武備之事顯然也很專業,他們將防禦佈置的密不透風,且還配備有火炮。
李郝思卻為李成棟指明瞭一處義軍防禦的薄弱點,似乎是一條水渠,李成棟便沿著這條進攻路線一下便把起義軍擊潰了。
是役,又是一場血戰,面對突入而來的清軍,三個文弱書生戰鬥到了最後一滴血。
嶺南三忠全部犧牲,義軍兵敗垂城,戰後,李成棟虜獲了他們的家小,其中便包括陳子壯的小妾趙氏。
陳子壯是萬曆四十七年的探花郎,還是崇禎帝的講官。
崇禎帝稱其為先生,從不直呼其名,對他很是尊敬。
這樣一名賢臣,竟是死於鼠輩的出賣,然而在大同,在宣府,在北京城,在山海關,在江北,在許多地方,大明朝這樣的鼠輩何其多也?
陳子壯通兵法,有文采,幾乎出口成詩。
小時候的一年中秋,家人與友人一起賞月,奈何當晚卻是個陰天,根本看不到月亮。
父親的友人於是便嘆息道:“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銀燈照碧波?”
眾人都讚歎詞句妙極,卻沒想到年僅七歲的陳子壯搖了搖頭,給人感覺他像是有話說。
眾人眼光都投向了還沒有桌子高的陳子壯,陳子壯也很是從容,信口便說接著友人的詩和道:‘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問嫦娥。’
詩句一落,震驚了四座啊,可有感覺他這詩比駱賓王七歲時的‘鵝鵝鵝’還要強上一大截?
史上有兩人在七歲所做的詩比七歲的駱賓王厲害,除了陳子壯,便是和駱賓王同時代的七歲女的那首《送兄》。
武后召見,令賦送兄詩,應聲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