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圈除了咩咩,雞仔鴨苗都還沒買,主要還是蕭景歡在做前院的開墾。
前院用石子引出一條至正房的路。
石路割成兩片區域,一片用以種蔬菜瓜果,一片拿來種植些易活且生長週期短的藥材。
家中哥兒休沐幾日,待唐臧月號過脈,才讓他們應諾去鎮上糧鋪做短工。柳姨娘她們繼續賣泡菜,而她的繁瑣事更多。
率先去了村長家,要更多的蔬菜,尤其是花生。
滷煮的花生味兒更濃,曬乾了也能放許久,且比生花生、炒花生味道好。吃進嘴裡好歹也是個有滋味的東西。
這個時代一斗精米得要30文,也就是一斤米2.5文錢,花生生長週期長,慢的要小半年才熟,且能榨油,所以比之精米還要貴些。富人家吃豬油,窮人家吃植物油,這植物油多指花生油。
種植那點花生,要麼炒了放著,過年當個零嘴走訪街鄰,要麼去榨油坊煉油,與豬油一起,每日沾下鍋底,全家一年到頭都靠著這點油補身子。
就是鎮上收購的地方,收購花生的價也才5文錢一斤,還不如留著自家吃。畢竟大家夥兒種花生的土地就劃分出那麼半畝,產量實在不多。
唐臧月開出7文錢一斤,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店鋪賣出去也才7文錢一斤,唐臧月給出的價格,純粹屬於防止中間商賺差價啊!
鎮上富足人家不多,鋪子收了東西會往其他地兒運輸,倒賣,以至於在本地會壓價。即便是鎮上的人家想吃花生,不知道自己炒了吃?自家沒地?不會自個兒僱長工種?非要買鄉下人那點?
唐臧月這訊息在村長家一放,各方連同異姓孃家人,都揹著花生往唐臧月這邊送。
花生的挑選問題,都由張大姐主動攬了,不僅是本村村民背來的花生和蔬菜,就連外村人背來的東西,張大姐也做好了嚴格監督和審查,為唐臧月省不少麻煩不說,且張大姐也沒張口要過啥回報。
唐臧月也不可能讓對方瞎忙活,待時機成熟,可優先考慮村長家子孫來幫著家裡。
除了滷煮需要的東西,唐臧月還特地去了趟薛家。
她的突然造訪,讓薛大夫一時還丈二摸不著頭腦,“唐老夫人這是?”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唐臧月臉笑出褶子來。
“家中準備推出新的吃食,這不,剛做好就給薛大夫你帶過來嚐嚐,還望給個意見。”
……他一個做大夫的,能給吃食啥意見?
唐臧月笑而不語,薛大夫也沒多問,將人往家中請。
都是老狐狸,先打打太極,說些有的沒的。
“唐老夫人,我那不成器的孫女在您那裡學得如何?”
唐臧月自是撿好的來說,“既是教映雪醫理,一個是教,兩個也是教,便將家中那群小字輩抽空一起教了。對比起來,還是有基礎的好啊,易懂。
到現在,也就映雪和我那四孫子還在學,其他幾個要麼不感興趣,要麼沒了耐性。”
自家孩子被誇,薛大夫自是面上有光澤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