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了番種植法兒,一群人買了籽兒,才離去。
唐臧月解決完辣椒的問題,隔了幾日,去了趟半山腰的錢家,將地窖裡的酒搬了出來。
酒釀得很成功,雖說濃度不夠,但足夠醇香,冬季喝了暖身子是絕對夠的。
只是高粱收穫季是七月份,這會兒唐臧月空間的高粱不多,要想再釀製,還得再等等。
不過,唐臧月是真佩服柳姨娘那雙神奇雙手了,只要和吃進肚子裡相關,就沒有不成功的。
自己駕著馬車將錢家地窖的酒一缸缸運走,收進空間後折轉了回來,再次收納,直至酒都收進空間,唐臧月才去了趟鎮上,去燒窯處買新的缸子,準備七月份高粱收穫季後,再去採購,然後大量釀製。
六月下旬,天氣逐漸炎熱。
唐臧月每日都會在正房幾個角落放滿冰桶,等待房間迅速降溫,化的水要麼澆地,要麼做家裡吃食。
除此之外,柳氏食肆生意並未淡下來。
為什麼?
柳氏食肆推出了夏季冰飲,用青銅裝冰棒,開始叫賣。
青銅器是去年專門找鐵匠鋪打造的,能維持恆溫,底部放有冰塊降溫,隔著一層放各種口味的冰棒,晌午賣,晌午就能賣光。
冰棒是大戶人家的奢侈物,但柳氏食肆叫賣只需要五文錢一支,這不是做慈善是什麼?!
五文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貴了點,但在炎炎夏季,只要乖孫孫能緩解一口氣,還是有些人家捨得掏錢的。
這還是針對有口味的冰棒而言,沒口味的,只有淡淡一股甜口的,只需要三文錢一支!許多孩子自己湊湊壓歲錢,就能買一支甜口的冰棒來解暑!
有口味的冰棒選擇很多,椰子、哈密瓜、蘋果和梨的,富裕點的人家,都捨得花錢給孩子。羅府薛家和楚掌櫃家的孩子,可是柳氏食肆的“大戶”。
換個角度。
所有人都說柳氏食肆在做善事,唐大夫是大善人,實際上呢?
為避免鬧肚子,唐臧月也就冬季燒柴火奢侈一把,其他不怎麼費錢。
椰子、哈密瓜、蘋果和梨這些看著金貴,也是相較於北方而言,在盛產水果的當地,這些水果和糧食差不多的價格,再擠壓成汁水,一個模具裡只倒上幾滴,能嚐到一股水果味兒罷了。
冰的成本價=0。
畢竟是自家地窖放一個晚上的事。
所以,夏季推出冰棒,唐臧月既贏得大善人名聲,還賺到了金錢。雖說這點子錢對比空間裡其他銀子而言,少得可憐。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作為商人,就沒嫌錢少的道理。
等到冰棒新鮮頭過去了,唐臧月才少量放置冰棒在食肆叫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