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的安裝已經七七八八了,目前正在做技術除錯。
兩個蘇省過來的專家還在廠裡,每天按點上下班,盯著產線裝置,同時教導廠裡的技術團隊,倒是認真負責。
楊從新不太會“招待”人,許知泉便安排行政主管吳悅幫忙,隔三差五帶著兩個技術專家吃吃飯、玩一玩。
保證兩個專家心情愉悅,生產線的落地也便安穩很多。
……
晨風科技引入最新電機技術的事情,目前公司僅限不到十個人知道。
許知泉也專門吩咐,一定要對兩個蘇省的專家保密。
畢竟是未來的同行業競爭對手,還是把晨風科技的一個技術底牌藏一下為好。
許知泉和楊從新去京城籤“技術買斷合同”時,也順便把“電機採購合同”簽了。
華科院本身有合作的電機廠,就在津市,給到的報價也有一定優惠。
許知泉也和許晨商量過,等未來資金充裕了,可以考慮收購或自己建一個電機廠,這樣更利於技術沉澱和升級。
華科院物理所那邊,許知泉這次過去也算是建立了一下人脈關係。
將來可以考慮建立更長線的合作,甚至直接挖一兩個技術人才過來。
許知泉和許晨提起,那裡面的幾個博士、碩士生給導師“打工”,其實薪水低得可憐,將來是有機會挖過來的。
現在楊從新團隊的技術底子還是稍顯薄弱,後面考慮做技術升級,還是考慮補充高階人才進來。
另外,許知泉也從華科院那裡,想辦法瞭解了更多相關製造領域的資訊。
目前國內比較好的製造生產線,都還是來自於日德。
等晨風科技有了一定規模和積累之後,還是要考慮從日德引進更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線。
對此,許知泉回來後也跟吳永銘簡單聊過。
目前國家也鼓勵海外的先進技術引入,市裡和省裡還能匹配相應的幫扶政策。
不過這是後話,當下也並不著急。
……
……
晨風科技園區,綜合樓大會議室。
這天中午,楊從新組織了一個內部閉門會議,參會的也還是最核心的那幾人。
“目前的幾個產品設計方案,都已經回收回來了。
我們需要儘快選定一個方向,再修改幾輪就需要儘快往後推動了……”
設計方案來自京城和省城的幾家設計院和設計公司,都是做過摩托車、電動雙輪車工業設計的有經驗公司。
其中有兩家能力強一些,曾參與過津市、錫市兩個電動車公司的產品設計。
他們除了工業設計,也還能配合技術設計及後續的生產環節。當然相應的報價也會高一些。
……
楊從新了將近一個小時,把幾個產品方案都投屏展示完了。
其中有兩三個方案,還是挺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當眾人開始認真討論,便還是陷入了一些爭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