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楊隼留四百人鎮守蓮花山,率隊向高昌城撤回。
段有亦冷靜了下來。
呂典所拘,有段姓、竇姓、索姓、安姓等四五十人,大多為家主,妻歿子亡。段喧等一干人自九年前被拘,先被押於高昌城密牢,被呂典追查繼絕環下落。高昌城被西涼兵攻陷前,呂典押解他們到蓮花山,當雜役使喚,直至被段有、楊隼營救。
而陳忠三人自樂都探得訊息後,從張掖、酒泉、敦煌一線趕往高昌,在酒泉路遇往高溝堡回趕的陳積一行,即同赴高昌,探得蓮花山情形,扮化子入內。本欲解救眾人離開或脫身,卻是進來容易出去難,在蓮花山谷種植葡萄,已近三個月。
至前日,聽得山門外起了戰事,打聽之下,說是西涼高昌兵又來攻打,有一少年持一竹棒,連傷後涼兩員大將,十分了得。陳積、陳忠即猜出是段有師父,遂暗自準備開門接引。之後情形,不必再述。
回到高昌城,楊隼大宴三軍,又於太守府中另擺宴席,答謝段有一行。
此次攻打蓮花山,若非段有,實難攻破,但若無段奎、段豐,亦無計可施。席間,段有向段豐敬酒,說那幾下打得重了,段豐說這就叫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眾人哈哈暢笑。
夜間,段有將段奎、陳積、陳忠、段豐等人召集一處,說道:“此行來蓮花山,能救得段喧老爺等數十人,我心甚是寬慰,但玲兒仍無音訊,大是遺憾,如此找尋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找到?我有一想法,已在內心醞釀數十日,便是成立丐幫,號令天下乞丐、流民,助我找尋玲兒!”
此言一出,陳積、陳忠等人又驚又喜,振奮不已,胸中豪氣頓生。陳積說道:“我等自小受人欺凌,自從得到師父庇護以來,衣食無憂,做人有了尊嚴。天下乞丐皆孤苦寒迫,師父立此大旗,成立丐幫,實是天下乞丐的福祉。”
段景亦興奮而道:“丐幫一立,當為天下第一大幫,江湖中誰敢爭鋒?便是建國立業,亦不在話下!”
段有止道:“休說此言,也勿有此念頭!我思慮久矣,就怕引得各國震動,故爾遲疑未決。成立丐幫,是為找尋玲兒,乃我一己之私,若是再妄圖霸業,將幫內弟兄引入戰火、殺戮,我段有豈不成大奸大惡之千古罪人!因而丐幫成立之後,不參與國與國爭鬥,此為幫中鐵律,當為幫規首條。”
“如此甚好。”段奎讚道。
“那......若是別國攻打我們呢?”陳忠問道,“譬如,姚秦國來攻打我北涼國,我們能否參戰?”
“保家衛國,我丐幫弟子義不容辭,當奮勇殺進犯之敵!”段有鏗鏘而道。見陳忠若有所思,接著說道,“丐幫成立後,總舵設於高溝堡,各國或各城設分舵,只守衛本國,不得隨軍前徵他國,亦不得馳援總舵或分舵。”
陳忠釋然,繼爾又問道:“若是別國軍隊進犯丐幫總舵或分舵呢?”
段有說道:“你問得好,丐幫弟子不參與國之爭鬥,卻是江湖中人,若有人專與我丐幫作對,不論是軍隊亦或幫會,一律按江湖規矩,千里馳援,護我幫威!”
眾人轟然叫好,摩拳擦掌。
段有即安排道:“明日一早,我們分道而行,昭告天下,九月九,涼州宣威縣蘇武山上,舉行丐幫成立大會!”眼望眾人,神情肅然,“奎叔,你與段豐兄持我竹棒,直往高溝堡瑞安府,向朱元傳令,著他派弟子前往晉國,於各地張貼告示;陳積三人前往西海郡、魏、燕一帶,陳忠三人前往青海、樂都、金城、蜀漢一帶;我與段景護段喧老爺等眾人,沿哈密、酒泉、張掖,回涼州高溝堡。”
眾人領命。
次日一早,段有眾人即向楊隼辭行,楊隼向段有送了數輛馬車,載段喧等老人,段有、段景護衛,向東而行。
數日後,折向東南,一路戈壁,官道平坦,眾人加快速度,數日即到酒泉。
酒泉城建於綠洲之上,城牆高大,城門樓頗是壯觀。段有一行並未進城,讓車隊在城外稍候,與段景到城內乞丐集中處貼了佈告。
佈告一貼出,即有十餘人圍觀,見落款寫有“北涼高溝堡段有幾個大字時,人群中登時議論紛紛——
“段有,莫不是魏國擂臺上奪冠的段有?”
“正是,此人身高八尺,長有三頭六臂!”
“有無三頭六臂倒是不知,但這段有,確是天神下凡,聽說前日楊隼將軍蓮花山剿匪,段有將那匪首像猴子一樣掄著玩。”
“胡說,我聽一軍爺說,段有隻是一少年,尚不到二十歲。”一指段有,“與此人差不多大小,若是手中拿了竹棒,差不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