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繼絕環 > 第十七章 佛面雙蠍

第十七章 佛面雙蠍 (第1/2頁)

推薦閱讀:

段有正疑惑間,陳先生則擺擺手,示意他別說話,徑直到啞婦面前,輕聲說道:“這位女子,他們三人已被我麻倒,聽不到我們說話,你不必心有顧慮。我二人與瑞安府並無多少交情,明日就要離開。我們只是路過遇到你四人,並非有意跟蹤。我只是不明白,你與我二人並不相識,也無冤無仇,為何你卻對我二人心有怨恨?另則,你為何要裝聾作啞?陳善人四年前從何處而來?說吧,我二人對你並無惡意。”

啞婦望著陳先生,過得半晌,示意陳先生解開她身上繩索。陳先生遂取出飛刀,一挑,繩索應挑而開。啞婦又示意陳先生和段有離開,她要小解。

陳先生和段有隻得轉身離開。

剛走出五、六步,猛聽得身後響起陳中濠慘叫,二人回頭一看,見啞婦手持一把短刃,已將陳中濠、海保、海喜三人盡斃,向著陳先生和段有說道:“我要報血海深仇,必須殺了這三人!”說著將手中短刃一折,竟變成一截短短木柄,她將其揣入懷中,神色自若。

段有暗暗吃驚,想不到這啞婦當真裝啞巴,且心腸狠絕,瞬間殺人無半點猶豫。

陳先生問道:“血海深仇,該不是和這三人吧?”

啞婦答道:“他們是鄒春、鄒蘭的走狗和耳目,我必須殺了。”

“鄒春,鄒蘭?”陳先生皺了眉頭。

啞婦望著陳先生:“陳先生有蘇皖口音,可知‘佛面雙蠍’的名號?”

陳先生滿面錯愕:“佛面雙蠍?二十多年前官府懸賞通緝的江洋大盜,誰人不知!此二人面如佛陀,心似蛇蠍,在江浙、蘇皖一帶搶劫殺戮,惡行滔天,官府一直緝拿不得......對了,佛面雙蠍鄒春、鄒蘭,難道......難道......”見啞婦向著他冷笑,心內恍然大悟,“難怪我總覺得在哪見過他,是了,是了,二十年前見過他畫像,官府通緝他二人的畫像。”

段有已聽出端倪,問道:“你們是說,陳善人父子是佛面雙蠍,二十年前,那陳義才多大?”

“不是陳義。”啞婦說,“陳善人即是鄒春,鄒蘭你未見過,他人就在府中,但一直不露面,絕不見面生之人。鄒春鄒蘭是親兄弟,陳義也非鄒春之子,是數年前在姚秦國與鄒春鄒蘭相識,一起來的涼州。”

段有吃驚不小,問道:“你此話......當真?”

啞婦說道:“句句是真,還有那黃鬍子,是鄒春鄒蘭到此地後,才投奔來的,應是祁連山中的土匪,根本不是甚麼鏢局的趟子手。”頓一頓又道,“再則也根本無甚麼瑞安鏢局。這鄒春鄒蘭惡性不改,來涼州後,隔時就帶人出去,打著鏢局的旗號,卻幹著殺人越貨的勾當,不知又有多少人死在他們刀下!”

段有腦中現出陳善人慈眉善目的臉,實難與凶神惡煞般的悍匪繫於一體,倒是這啞婦,面目猙獰,心狠手辣,十足一個惡匪。一時心中煩躁,沉默不語。

陳先生說道:“難怪官府抓他們不得,原來遠逃到了涼州這兒。”又問啞婦,“這麼說,佛面雙蠍殺了你家人?”

啞婦憤而答道:“二十三年前,漢水口,我丈夫、孩子、公婆、小叔、妯娌,一家二十餘口,全部被此二賊殺害,兩大船東西被搶光,只我一人潛水逃得性命。”說著眼中淚水滴滴而下,聲音哽咽,“為了報仇,我賣身換得一把利刃,又自毀容貌,裝聾做啞,投到鄒家當了下人。二十多年來,我一直跟隨鄒家,伺機殺他們,現今又學得打狗棒法,多了幾分把握,只等機會。今日本是到此祭奠家人,哪料被陳中濠、昌松二害盯上......若非先生二人,只怕這二十多年的謀算,就斷送在今日。”說著撲通一聲跪地,行起大禮,“賤女公孫娥,叩謝陳先生、陳公子。”

到了此時,段有已全然相信,這個名叫公孫娥的女子,經歷竟是如此慘烈!若非身負血海深仇,若非心堅如鐵,又豈能賣身自汙,又豈能將此恥辱之事向外人說出?!

段有將公孫娥扶起,想起一事,說道:“原來那日化子們搶劫瑞安府,真是你給留的門,在我追趕時,是你有意絆倒我的?”

“正是。”公孫娥說道,“我只盼有人和兩惡賊作對,也便於我趁亂報仇,後來見你幫那兩惡賊,就心中對你有怨氣。”

段有一笑,已明白這些時日來她為何望他的眼神似有怨恨。又問道:“這麼說你真和那景端是同謀,昌松二害又怎的反過來抓了景端?他人呢,關在哪裡?”

“我和景端並非同謀,也未說過話,至於二害為何反過來抓他,我不知,只知道鄒春將海喜打得皮開肉綻,關了兩天,後來放了。”啞婦說,“那叫景端的化子,是今日上午被昌松二害抓來的,之後鄒春、鄒蘭、陳義等人也回來了,關在後院地窖中。我給他們送飯時才認出是景端,捱了毒打,一隻耳朵也被割了。”

段有心中一凜,怒道:“這鄒春不是說不再追究了嗎,怎的這般歹毒?”

公孫娥冷笑一聲,說道:“這就算歹毒?這是他大發善心了。”

最新小說: 吾道之下 研途修仙 靈隱時代 無上聖主之都市重生 截教弟子諸天行 太白劍俠傳 秦時明月之大人才系統 劍道神尊 重生之末世求武 修真除妖錄 人在仙秦,開局征服風雲世界 封神:紂王,求求你當個昏君吧! 御刃之鋒 因為怕被打所以全加敏捷 凡人修仙傳之一定要苟 仙衍錄 穿越順便修個仙 無上道火 不朽劍帝:劍閣觀劍一百年 劍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