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上將之才作為陸軍講武堂三期炮兵科班長,很清楚火炮最大優勢在於據險而守,要想真正發揮火炮的威力一定要把火炮安置在險要地勢上。
來聘對於整個北方邊疆的山川地理形勢這麼的瞭如指掌,只要藉助那些險要地勢,不過幾十斤的虎蹲炮就真的可以在他手裡發揮出五百斤斤野戰炮,甚至是上千斤要塞炮的威力。
正如來聘所說的那樣,三條進入大明的道路為何一定要選擇有著重兵把守的山海關,原因就在於輜重的馱運。
在其他兩條山路里行軍都十分的困難,更不要說是馱運糧食還有火炮這些輜重了。
虎蹲炮就不一樣了,虎蹲炮的重量最多不會超過五十斤,以大明軍火公司最新研究出來的內模灌水冷卻法,完全可以把虎蹲炮的重量減輕到四十斤甚至是三十斤。
三十斤的虎蹲炮就可以脫離對於後勤的依賴了,軍士們完全可以揹著行軍,這也就意味著炮兵可以在燕山山脈那些險峻的山道上像個步兵一樣行軍了。
雖說虎蹲炮的威力比較小,但是配上來聘對於各處險要地勢的瞭如指掌,那就大大的不一樣了。
只要把這些便於攜帶的虎蹲炮擺放在險要地勢,那些只是攜帶刀槍徒步前行的滿清八旗兵,連一匹馬都沒有。
要想越過這些險要地勢就得付出五倍甚至十倍的代價,才能攻克擺放著虎蹲炮的險要地勢。
大明與滿清八旗兵捉對廝殺,正常是十個換一個!
但是攻克了這一處,還有下一處,這種藉助虎蹲炮和險要地勢的節節抵抗,都能把那些驍勇善戰的滿清八旗兵憋屈到吐血。
太子朱慈烺很清楚戰場上最為忌諱的就是將校不和,趁著這個機會,解除了陸軍講武堂學員們對來聘的誤解:“過去,來聘離開陸軍講武堂是孤的安排。”
“他不是回到家裡享樂去了,相反去了北方邊塞,在那綿延的燕山山脈裡艱難的行萬里路。”
“勘察他從汗牛充棟的書籍裡一點一點找出來的險要地勢,力求真實。”
“從崇禎二年滿清奇襲京城那件事來看,滿清將領們對於北方山脈裡的山路很是熟悉。”
“只有比他們知道的更多,更加了解燕山山脈裡面的險要地勢,才能做到據險而守。”
陸軍講武堂的很多學員聽到太子朱慈烺的這番話,心裡頓時感到一陣的愧疚。
那些曾經激進的要求驅逐來聘的學員們倒也乾脆,全部站起來拳頭對著心臟,朝著來聘鄭重行了一個軍禮。
來聘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一句行萬里路說來簡單,做起來千難萬難。
先不說沒有吃喝在荒山野嶺待上一兩個月,就是呆上三四天一般人也是承受不住。
沒有吃喝也就算了,還要時刻擔心虎豹這些猛獸的襲擊,尤其是無處不在的毒蛇隨時都可能要了性命。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會在絕望中活活的困死在裡面。
來聘吃了這麼大的苦頭,都不能說是吃苦了,是拿著自己的小命去勘察那些隱蔽險要,還被陸軍講武堂的同窗們所誤解。
卻還能一聲不吭的堅持自己要做的行萬里路,他所展現出來的堅定信念,才是最讓太子朱慈烺所看重的。
甚至在心裡把他的位置擺在了和鄭成功同等的高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