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過後便是立秋了,一個多月以後到了秋分時節。
秋分一到開始割稻了,要趕在霜降以前割完,種上麥、豆,栽桑築場。
秋分時節也到了見分曉的時候。
崇禎為了親眼見證畝產千斤,決定親自去一趟密雲縣,當即引來了東林黨的反對。
不過崇禎懶的理睬這些整天就知道耍嘴皮的東林黨人,帶上週遇吉和已經增長到三千人的火器營,前往了密雲縣官田。
方格稻田旁邊的穀場。
崇禎還是一切從簡的安置了鑾駕。
只是用木頭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木臺子,沒有漢白玉石階,也沒有絲綢鋪地,簡陋的還不如一個山大王。
簡陋的鑾駕又是引來了東林黨的直諫,一個個大義凜然的說這樣有損皇室威儀,就算是沒有修築行宮,也要搭建一座漢白玉石臺鋪上錦繡絲綢等等。
崇禎實在是被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東林黨煩透了,就在忍不住要發作的時候,王承恩慢悠悠的說了一句:“誰覺的有損皇室威儀就由誰掏銀子。”
大義凜然的東林黨人立刻啞巴了,老老實實的站在穀場裡,誰也不敢多說半句話。
等到穀場內安靜下來,從恩師墳墓那裡趕過來的孫元化,一身縞素的走了出來:“皇上,是否開始收割稻穀了。”
崇禎坐在簡陋高臺上,看向了不遠處的一塊稻田,稻田旁邊的田埂上站著二十幾名年輕人,手裡拿著鐮刀,等著收割這畝稻田。
崇禎在來的路上也算是體察了民情,知曉稻田都是什麼樣子,為了能夠多佔一分是一分,稻田的形狀大多都是奇形怪狀。
這裡凸出一塊,那裡凹進去一塊,看起來十分的彆扭。
崇禎坐上穀場的高臺沒多久,就被這裡整齊劃一的方格稻田所吸引了。
放眼望去。
四周全是黃燦燦的稻穗,在涼爽秋風的吹拂下,翻起了一層層金色稻浪。
形成稻浪的稻田,在橫平豎直的田埂劃分下,變成了一塊塊整齊的方格。
如一塊塊方形黃玉,嵌在大地上。
看起來很順眼,又讓人有一種很舒服的圭臬美。
在秋風的吹拂下,鼻尖傳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稻穀香。
在宮內沒日沒夜批閱奏章的崇禎,忍不住伸了一個懶腰,想起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心底出現了一個念頭。
心曠神怡。
東廠督公王承恩也是被這副稻浪畫卷所吸引了,不再是低眉順眼的看著腳尖,抬眼看向了欺負翻滾的稻浪。
心裡也有一個念頭。
等以後告老還鄉了,修築一座草廬,住在這裡也不錯。
東林黨同樣是被眼前整整齊齊的方格稻田所吸引,只不過他們嘴裡沒什麼好話,酸味十足的唸叨著花架子。
崇禎還在欣賞心曠神怡的稻田,正要回答孫元化,鄭員外站了出來:“皇上,為了避免小出大收,臣建議由馬士英帶人去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