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了搖頭,把心底的想法甩出去:“宋先生是吧,皇上宣你進宮,希望你能接下治理瘟疫的重任。”
宋應晶知道外面已經瘟疫四起了,很想出去,倒不是為了立功,只是想著早一天出去,就能多救一些老百姓。
但是想起朱先生的交代,宋應晶拒絕了這個簡在帝心的機遇:“勞煩徐侍郎回去告訴皇上,宋某戴罪在身,恐怕擔當不了這麼大的重任。”
瞧見宋應晶拒絕了召見,徐光啟沒感到多大的意外,估計是讀書人的倔脾氣上來了。
宋家耗盡了家產天天施粥,救活了多達十萬百姓,沒有得到嘉獎不說,還平白無故的蒙受了那麼大的冤屈,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
皇上這一次,怕是要學著劉皇叔三顧茅廬了。
徐光啟沒有多說什麼,邁步離開了這裡,把這裡的訊息告訴了崇禎。
崇禎正在聽王承恩敘述宋家這些年來的善舉,知道自己冤枉了一家怎樣忠君愛國的書香門第,苦笑了一聲:“韓侍郎你去一趟吧。”
六部之首的吏部左侍郎離開皇極殿,急匆匆的去了東廠私獄,結果還是一樣,宋應晶心甘情願在私獄待著。
吏部左侍郎忍不住在心裡嘀咕了一句,吃著六芳齋的糕點,喝著松江府的岕片茶,聽著蘇小小班的崑曲,換了我也願意在東廠私獄待著。
哪裡還是死人都不願意進去的東廠私獄,分明就是王爺家的府邸。
崇禎也以為這是讀書人的倔脾氣,心想罷了,就滿足他做諸葛孔明的夙願,再次下令道:“齊侍郎,你去一趟吧。”
六部侍郎裡最會和稀泥的禮部右侍郎,比前面兩位還著急的去了東廠私獄,因為他的祖籍就是在通州。
結果,今天滿朝文武算是開了眼了。
堂堂的正三品侍郎,朝堂裡的中樞重臣,一個接著一個的前往東廠私獄,就是為了請一個小小的舉人宋應晶出山。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宋應晶載入族譜了。
最後的結局,還是沒有請來。
崇禎沒有閒工夫苦笑了,趕緊讓文武百官商議出一個章程來,到底怎麼才能把宋應晶請出來。
結果,滿朝文武又開始吵架了,各持己見,各有各的方法。
就在崇禎忍住不住要叱責的時候,站在旁邊的王承恩,低聲說了一句:“皇上,奴記得朱舜好像是宋家兩個小輩的師父,不如問問朱舜。”
崇禎猛的一拍龍椅,心想對啊,怎麼把這位給忘了。
想起自己一驚一乍的動作有損皇帝的威嚴,輕咳了一聲,面無表情的說道:“承恩,這件事你親自跑一趟。”
堂堂皇帝的伴當,權柄煊赫的司禮監太監,竟然親自去找朱舜,而不是宣他過來。
文武百官不得不重新估量朱舜簡在帝心的程度。
至於當事人王承恩,心裡就一個想法。
早就習慣了。
王承恩也沒坐轎子,精通弓馬騎射的他,騎上一匹遼東大馬,帶著十幾名弓馬嫻熟的宦官,用最快的速度趕往了京師大學堂。
此時。
朱舜還是坐在青磚井邊,手裡拿著一卷書,靜靜看著。
聽到門外的馬蹄聲,也沒抬頭,平靜說了一句話:“宋應晶為人至孝。”
王承恩勒停遼東大馬剛要下馬,聽到朱舜說的一句話,也沒說什麼客套話,趕緊又帶著宦官們回去了。
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