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與稚兒本就是女子之中學識淵博,大有主見之人,自然不能以一般婦人對之。
但即便聰慧如二人,在驟然聽到理學心中憤怒之後,難免也是對其中的理論無從反駁。
此方世界乃是一個類似於葉清玄上輩子古代一般的世界,所以即便社會風氣再過開明,古人的眼界卻還是不如現代人來的廣。
若是將理學這個問題,扔給葉清玄上輩子任何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女性,讓他們去反駁,他們定然能夠說的頭頭是道,那是因為他們從小便接受的是這種男女平等,人人都要有獨立思想的教育所致。
而嫣然與稚兒即便再過聰明,他們卻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
似是他們這樣的名門貴女,雖然從小錦衣玉食,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可是他們的父兄長輩又哪一個不是姬妾成群,成日裡見的便是女性地位不如男性,這自然便制約了他們的想法與眼界。
也是因為社會風氣如此,所以孔然這學說才能夠如此風靡一時。
所以,稚兒與嫣然甚或是天下有所耳聞的女子,對於這理學的一套糟粕理論心中氣惱,但卻一時間實在是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駁的論據。
君不見,即便是貴為皇室公主,在皇朝遇到危難之時,他們依舊要身不由己遠嫁和親,淪為維護國家和平的犧牲品而已。
即便皇室民間將他們吹鼓的再為高尚,那到頭來所受的辛苦,還不是僅有當事人自己知曉。
此時,這方世界無有理學傳播,女子的地位已然不及男子,若是真讓理學成為天下顯學,在稷下學宮立分院,進而被晉皇重用,那恐怕天下女子,都將淪為男子的附庸,世世不得自由。
最可悲的是,這些個女子們,因為眼界問題,居然不知如何反駁,因為在他們眼中看來,女子天生便不如男子。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恐懼,所以無論是嫣然還是稚兒,都是想拜訪名士以求解答,然而一次次造訪都令他們失望,恭敬有加但卻顧左右而言他者有之,明嘲暗諷言語帶刺者亦有之。
稚兒還倒罷了,他乃是大漢人士,而嫣然則不同,他乃是大晉貴女,一旦理學成真,她必然會被首先殃及。
所以,嫣然這才不辭辛苦,從大晉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而後兩人一道上路,去尋訪名士,以求應對之法。
所以,在見到了葉清玄的“嘴炮功夫”之後,這才將心中的疑問和盤托出,希望眼前這位小道長,能夠給他姐們二人甚或說,給他們天下女子指出一條明路!
葉清玄默默觀察兩女,略作思忖便明白了他們心中所想,於是沉默片刻,待到碗中茶水已然稍幹這才緩緩開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大道不仁,以天地為芻狗!二位居士,可否明白貧道所言其意?”葉清玄面帶淡然微笑,緩緩道來。
嫣然和稚兒聽見葉清玄的話,先是微微一愣,而後不約而同的皺起了好看的眉頭。
兩女的模樣各有各的美,讓人一看之下,不由便會心生憐愛,便是青源這樣的小道士,不也對他二人動了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