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呼喊了兩聲。
但卻沒見操械兵有何動作。
略微思考,他大致是明白了一些。
走了上前,張啟又大聲的囑咐,操械兵們這才拱手應是。
張啟略微點頭,跟他猜的大差不離,操械兵們恐怕是被剛剛的巨響弄得有些失聰了。
想了想,張啟叫停了他們,吹了個口哨,越野馬咯噔咯噔的小跑了過來。
他記得他的馬鞍後面裝了棉墊,裡面有棉花,用匕首割開,果然如此。
讓操械兵們過來扯了些堵上了耳朵,雖然用處也不是很大吧,但聊勝於無。
操械兵重新就位,張啟從馬上取下令旗開始指揮。
隨著接連的轟鳴聲響起。
操械兵們將剩下的九挺大炮一一完成了試射。
結果。
十挺大炮合格數目有十。
沒有殘次品。
張啟更加的高興了。
這代表著空心鑄件技術在鑄炮上可以做到十成的成功率,當然,沒有出現殘次品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數量太少只有十挺,說不定到了百挺,千挺的時候,殘次品依舊會出現。
不過,這已經足夠讓張啟滿意了。
畢竟這都是人工鑄造,而非自動化機械。
接下來的一連好幾天,這十挺炮都在這邊進行輪番試射。
一則也是測試大炮的耐久,二來也在增添操械兵們的熟練度。
如今還在山海城的新軍還有三萬人,其中操械兵的數量在千數,這些天下來,這一千多名操械兵幾乎都上手過大炮一次。
對於今後要使用的器械有了基本的瞭解。
彈道學,大炮操演手冊,大炮保養需知,已經成為了操械兵們的日常必修課程。
而山海冶鐵廠也在加班加點的生產著大炮以及空心鑄件模具。
照現在的規模與速度,山海城三個月內能完成一批三百架百毫米炮的生產。
極限了。
山海冶鐵廠的規模本就不大,即便張啟想要增添人手,裡面的空間也會施展不開。
原本一開始修建山海冶鐵廠的目的就是為了修補兵刃保證前線的持續作戰能力的。
現在單獨讓他承擔鑄炮工作,確實是有些難為山海冶鐵廠了。
不過不打緊,張啟已經抽調了幾名掌握了技術的匠師返回遼寧,那邊才是真正的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