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
空氣裡瀰漫著灼熱。
橙紅的顏色是這片區域的主色調。
“開爐了!”
冶鐵匠們照慣例高聲呼喊著,提醒著同一區域的其他人。
從高爐出液口流淌而出的熱液更顯得赤紅。
鐵鉤裹著厚實的毛皮。
幾名冶鐵匠同時用力,將出液口的角度進行著調整,使滾燙的熱液傾倒進了一個漏斗內。
緩。
慢。
冶鐵匠們忍受著灼熱。
他們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溫度。
漏斗連線的模具被熱液逐漸填滿。
除了用來承接熱液的漏斗外,模具的兩側還有兩處小的漏斗。
模具四四方方,躺倒在地上,冶鐵匠人們舀水從模具的兩側漏斗澆灌,模具內本就留有的水管持續對模具從內而外的進行冷卻。
除了模具內用水進行導熱冷卻外,冶鐵匠們一邊還在對模具進行加熱。
以保證熱液中的碳元素被持續析出。
空心鑄件鑄造法。
張啟在騎砍世界中與一眾學者們實驗許久後採取的鑄炮方法。
期間也實驗過失蠟法,泥模鐵模法,優點各自不同,缺點也明顯非常。
泥模法太看模具材料,一旦用來鑄模的陶土舂的不到位,那鑄造出來的炮體就會有瑕疵淪為殘次品。
而且泥模法一模一炮,用一次就得換新,時間成本極高,張啟他們嘗試過製造泥模,往往等其陰乾時間在一到兩個月。
鐵模法到是好用,一模可重複使用,而且用鐵模法制造的炮模具還能減少對炮體表面清理,鏇洗內膛的工作量。
一開始張啟他們大多都是使用鐵模法制造炮體,不過後來發現,鐵模法的缺點也很大。
單是一點散熱過快,就給鑄造大炮增添許多的工作量。
而失蠟法則是在泥模的基礎上灌注蠟液,其優點就是精密度很高,但缺點與泥模一樣,甚至於使用起來還有溫度要求。
沒錯,鑄炮已經開始了,張啟每天抽空前往騎砍世界與一眾學者們鑽研,只用了騎砍世界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青銅炮,鐵炮的鑄造與試射。
而今,外界冶鐵廠也透過張啟帶出來的技術,開始嘗試鑄炮。
不同於騎砍世界前期使用的泥模鐵模,外界冶鐵廠從一開始就是使用的空心鑄件模具。
這是一眾騎砍學者們的智慧結晶,對比起泥模鐵模,空心鑄件技術幾乎將兩者的優點吸收,且擯棄了大多的缺點。
當然,鐵模鑄炮法依舊也教會給了一眾冶鐵匠,一來鐵模技術其實戰國時代就有先例,冶鐵匠們大多都會,只不過那時鐵模只是鐵模,是用來服務於青銅器鑄造的輔助手段。
二來也是鐵模鑄炮法在戰時用來應急生產也好用,比空心鑄件技術快且成本低。
所以一來二去的,張啟乾脆讓冶鐵匠們同時學習空心鑄件技術以及鐵模鑄炮技術。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
空心鑄件的模具一邊被水從內進行冷卻,一邊也在外被加熱析出熱液中的碳元素。
直到負責這兩件工作的匠師們不在動手,空心鑄件模具這才被拖到了一邊,等著明天統一開啟。
同這件模具一齊擺放的還有另外的八九件,現在的遼地也算的上家大業大了,模具製造那當然是一次就往多了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