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領命。
不過三日。
一百三十三人的正志班底便在山海城集合完畢。
另外,從遼寧,常春兩地召集了五千之數臨近畢業的學子也一同加入進了這些前往樂洲的官員體系當中。
培訓嘛,宜早不宜遲,從張啟執掌鮮卑之地開始,學堂便以建立,如今已過六七年有餘,早已有數萬學子到達了可以主事的年紀。
現在他們唯一缺的不過是經驗罷了。
這次拿下朝鮮,改名樂洲,正好提供了一個崗前培訓的機會,即便做錯,他們也能夠有足夠的試錯成本。
說起朝鮮半島,張啟想到如今已被改名‘銀洲’的日本島。
在胡七的經營下,那邊應該也能作為一個培訓場地。
自從居延澤大勝,胡水那邊前去投效的草原人越來越多,如今居延澤更是除戰兵外聚眾十數萬。
而且這人數還在每日增加。
攣骶氏的覆滅代表著張啟徹底掌控了漠南,雖然草原範圍大,但有著五六代馬在,各部投效的草原勇士也能組成強悍的巡查隊伍。
他們有著地利的幫助,對於哪裡最容易聚集匈奴人一清二楚,往往一抓一個準。
所以隨著時間,漠南的草原人盡數被趕了出去,回到了維度高,氣候寒冷,缺少水源的漠北。
這些回到漠北的草原人張啟暫時不回去理睬,因為這根本用不著他出手。
環境的惡劣代表著生產力的下降,生產力下降後,草原人自己就會去處理草原人。
這是天性,也是惡劣環境下必然會產生的後果。
當然,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草原部族往往也是最強的。
但,張啟何懼之?
只是血勇而已的話,還不足以讓張啟高看一眼,良馬漠北草原部族比不過他,武器裝備,漠北草原部族依舊比不過他。
加上游牧民族天然就無法將人口發展起來的鐵律,那些漠北的草原部族已經是不值一提的了。
“見銀郡如今人口多少了?”
張啟問向胡玲,這種關於資料方面的問題,張啟心裡只有個大概。
“這兩年陸續遷徙去的百姓已有三萬之數,另外軍卒六千餘,倭奴在這兩年的抓捕下已有七萬之數,都投入在了採礦作業當中。”
聽著胡玲的彙報。
張啟點了點頭。
胡七這幾年經營見銀郡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銀錠,金錠,加上半年前求助的高爐技術而生產的鐵錠都在源源不斷的運回遼地。
銀州如今有三分之一的地盤被胡七掌控。
這倒不是說銀州其他的地方有什麼強敵,而是胡七手下人口攏共就那麼多,無法再繼續細分下去。
自從張啟將日本島掌控以後,島上那些土著們的生存空間被持續向北壓縮。
這個時代的日本島還處在彌生時代,處於父系取代母系政權的中後期,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再有個十幾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島土著就會頻繁往來朝鮮半島以及華夏進行交流進入文化爆發時期。
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那個機會了。
見銀郡需要大量的勞力來開採優質的金銀礦以及銅鐵礦,作為一個火山島,銀州的礦產資源還是豐富的。
而開採作業十分兇險,自然而然的,張啟選擇讓與他有世仇的某個民族來進行這一作業。
為了便於管理,倭奴一旦被帶到了奴隸營以後就會被進行閹割,與動物一樣,人在被閹割後,也會顯得溫順許多。
加上利用提拔倭奴來管理倭奴的手段,大部分的倭奴仇恨都在被提拔出來的倭奴身上,所以這些負責開採礦藏的倭奴們十分好用。
這種手段張啟不會再去更改了,他如今才二十幾歲,連而立之年都不到,可想而知,在他的統治下,幾十年後,銀州上就會永久絕跡掉一個充滿了劣根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