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太平。
漢地各處山頭齊齊開花結果。
早些年釘下的暗釘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
不同於東漢時期的太平道、
這個時間段下的起義之民們戰鬥力要遠遠超出他們。
原因無他。
有計劃,有預謀,有訓練。
加上一個向他們源源不斷輸送器械,基層軍官的大後方。
這些起義之軍剛一露面,就讓整個漢地都亂了起來。
縣府暫無攻城之力,但鄉,鎮,村這些地方為惡的富戶官員之家卻沒有縣府那般好運。
一時間刀兵四起,各路開倉放糧,一時間從者無數。
短短十幾日,這些起義軍們便從最少擁有千民數量的隊伍膨脹到了最低萬人。
漢地活不下去的役民太多了,連續幾年的徵糧下來說是餓殍百里都是少的。
只不過沒有人牽頭,加上文景兩朝的景象這才沒有讓漢地出大亂子,但是這些年各地起義軍一直都有,如今有了動員力更強的太平渠帥們挑事,各路起義軍也紛紛從之。
為了活著,不寒磣。
有織網的密探也就是三十六路渠帥坐鎮,每一路的起義軍目標都十分之明確,那就是徹底將漢地的水攪渾。
讓各地都朝長安傳達危險的資訊,讓朝堂諸公們無暇他顧。
情況也如一開始所預料的那樣一致。
當各地起義之事愈演愈烈傳到長安後。
劉徹就沒從暴怒中恢復過。
每一日,未央宮中都有打砸的聲響傳出。
在一眾大臣們的勸誡聲中,一封封令書從長安傳至邊郡。
“收兵,回朝!”
兩支羽林郎所組建的大軍都收到了這個訊息。
無論是在北地郡防禦河西走廊的那支,還是已至漁陽成功收復邊郡之地的那支。
現在的劉徹只能優先處理起義之事,因為他們近!因為他們勢大,及其容易威脅到長安。
兩支羽林軍遵旨回朝,右北平的虎賁軍跟鷹擊軍也立刻將探查到的訊息送回了山海城。
“好!”
“君上的謀劃就是長遠,這三十六座山頭的作用可是太大了!”
城主府,胡玲滿心的歡喜。
現在漢朝被各路起義大軍牽扯住了腳步,她這邊的壓力陡然驟減。
這倒不是她怕與漢軍作戰,而是如今張啟未歸,他們這些人都彷彿少了主心骨一般。
這些年他們一直都是以發育為主,正兒八經的大仗沒有經歷過幾次,更別說這可是一場決定生死的大仗。
張啟不在,他們心裡都沒底。
“趙國那邊動向如何?”
胡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