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先登死士 (第1/2頁)

四月。

陽光正好,春暖花開。

如今的溫度即使是北地也覺得舒適了,萬紫千紅的花朵齊齊綻放,天地裡多出了許多采蜜的野蜂。

一把鋤頭狠狠的砸進地裡,隨後向上一翻,將土壤攏的更散。

一顆顆豆種被播撒進了這萬畝薄田之中,田地方正,一眼望去就是一個整體。

數千人在田野間勞作著,即使是張啟,他也如是。

宛如農家打扮的張啟將手中的幾顆豆種塞進一個坑洞之中,豆種的來源自然是騎砍世界的良種,進過幾十上百次的選育,這些豆子顆顆圓潤飽滿。

將獸皮袋中最後一顆豆種種下,張啟抬起了身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書上沒寫錯,這西漢還真是溫暖季的末期,四月的天氣就如此溫暖了,只要澆灌不歇,即使是新開墾的農田,這些豆子的長勢也不會差的。”

女兵也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自家君上說的什麼她聽不懂,但是看見君上臉上的汗水,她還是懂事的取來了布巾為張啟擦拭。

“君上,這些小事我們這些人來就可以了,您歇歇吧。”

一邊為張啟擦汗,女兵一邊勸解道,在她看來,自家君上就該高高在上的,怎麼能做這些普通人才做的事情。

張啟眯瞪了女兵一眼:“農事無小事,下次再聽見你這樣說,我可就要罰你了。”

女兵怯怯的縮了一下脖子:“哦,君上恕罪,卑下說錯話了。”

望著地裡忙碌的農人,張啟心裡成就感爆棚,這可是萬畝薄田啊,只有在平原地形才能看到如此規模的田地。

而且像這樣的大塊田還有一塊在不遠處,兩田之間張啟規劃了道路,水渠等等之類後續需要修建的設施,所以並沒有連在一起。

不過不打緊,有了這兩塊如同標記一般存在的田地後,以後想要闊張農田,只需要朝著農田邊緣不斷向外推就可以了。

至於澆灌,誰說水渠不能在田間修建的。

讓陸木帶人在裡河流不遠的地方開墾就是為了以後修建水渠引水方便,只要胡九與十三那邊的水泥工坊建成,在有了配方的基礎下,生產水泥水到渠成。

如今預留的田壟就是以後水渠的位置,一條五百米的水渠能滿足三百畝田地的使用,如今預留的田壟數量足夠了。

望著還是光禿一片的田地,張啟的腦海中卻早已浮現出了日後收穫的場景,雖說是選育過得豆種,但在肥料不足的當下,一畝地能出200斤的大豆就足以張啟滿足了。

一畝地兩百斤,兩萬畝就是四百萬斤,兩百萬公斤。

而且大豆秸稈也能用來發酵成青儲,一畝地兩百斤的大豆,起碼能有千斤左右的秸稈,也就是兩萬噸的青儲。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畜都是極為有用,農耕文明的優點就是在這,只要不是天災,地裡的東西就足夠讓一家人美美的過上許久,可惜,人禍卻讓他們依舊無法吃飽。

大豆的生長期最長不超過五個月,也就是說張啟只要等上五個月,就能得到一批足夠讓三萬人吃上一百餘天的大豆,而且農田依舊還在開墾,經過補種,秋收之後,下一個冬天就不需要張啟補貼太多了。

雖然幹吃豆類對人不好,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但是張啟是誰啊,他可是穿越者,大豆除了幹吃還能加工成,豆腐,豆乾,豆花,豆漿等等一系列易吸收的食品,就連加工以後剩餘的豆渣都是極好的飼料。

而且經過這一年的大豆種植,來年地裡的肥力便足夠種植更加高產的高粱以及南瓜,這兩種作物一旦收穫,張啟別的不敢說,就三年內,他絕不缺少糧草。

正在暢享著今後的風吹麥浪的時候,幾聲急促的馬蹄聲傳入了張啟的耳中。

他眉頭皺起望向來處,三騎插著黑旗的騎兵正在一騎女兵的帶領下疾馳而來。

最新小說: 漢武帝禪讓,求我登基 三國:從成功守住街亭開始 三國雄兒傳 重啟西班牙日不落 重生後我母憑子貴上位了 大明天文生 孤勇大明 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新呂布戰紀 陛下何故造反 紅樓之挽金釵 本公主每天都在努力亡國 萌寶的戰神孃親被王爺看中了 滿朝奸臣逼朕當昏君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論在古代如何快速升職 三國之最強皇兄 戎妝山河 嘴炮貴妃重生後歸隱田園了 今天開始做項羽